|
|

楼主 |
发表于 2009-6-28 00: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加西北工业大学绿色营
西北工业大学第一届大学生绿色营策划书
西北工业大学星星火环保志愿者协会
一、基本信息
项目主题:重返毛乌素,关注脆弱的生态
项目时间:2009年7月13日—2009年7月28日
项目地点:陕西与内蒙古交接地带毛乌素沙漠
项目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星星火环保志愿者协会
协会网址:www.xingxinghuo.ngo.cn/ 邮编 :710129
电子邮件:nwpuxingxinghuo@163.com
项目负责人:张庆:13572466717 谢林:15934876713
二、项目背景:
(一)、毛乌素概况
毛乌素:蒙古语译为“坏水“
亦称鄂尔多斯沙地,亦作Mao-wu-su Sha-mo或Maowusu Shamo。
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在伊克昭盟南部,陕西省长城一线以北,面积约32,100平方公里。降水较多(250∼400公釐),有利植物生长,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5世纪时毛乌素南部今靖边县北的白城子,曾是匈奴民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当时草滩广大,河水澄清。後来经不合理开垦,植被破坏,流沙不断扩大,以致到1949年时沿长城的靖边、榆林、神木一带流动沙丘密集成片,但西北部仍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居多。1959年以来,已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伊克昭盟)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缘。据考证,古时候这片地区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后来由于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形成后来的沙漠(沙地)。这里曾流传着“榆林三迁”的故事。今非昔比,现在的榆林已是“塞上名城”。大约自唐代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
中国大沙区之一。位于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总面积为3.98万平方公里。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高家沟乡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由于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连续分布在一起的,因而将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的沙地统称为“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海拔多为1100~1300米,西北部稍高,达1400~1500米,个别地区可达1600米左右。东南部河谷低至950米。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出露于沙区外围和伸入沙区境内的梁地主要是白垩纪红色和灰色砂岩,岩层基本水平,梁地大部分顶面平坦。各种第四系沉积物均具明显沙性,松散沙层经风力搬运,形成易动流沙。平原高滩地(包括平原分水地和梁旁的高滩地)主要分布全新统一上更新统湖积冲积层。
沙区年均温6.0~8.5℃,1月均温-9.5~12℃,7月均温22~24℃,年降水量250~440毫米,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60~75%,尤以8月为多。降水年际变率大,多雨年为少雨年2~4倍,常发生旱灾和涝灾,且旱多于涝。夏季常降暴雨,又多雹灾,最大日降水量可达100~200毫米。沙地东部年降水量达400~440毫米,属淡栗钙土干草原地带,流沙和巴拉(半固定和固定沙丘)广泛分布,西北部降水量为250~300毫米,属棕钙土半荒漠地带。
毛乌素沙区处于几个自然地带的交接地段,植被和土壤反映出过渡性特点。除向西北过渡为棕钙土半荒漠地带外,向西南到盐池一带过渡为灰钙土半荒漠地带,向东南过渡为黄土高原暖温带灰褐土森林草原地带。
(二)、沙漠化问题
时至今日,荒漠化已成为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荒漠化正日益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资料,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九亿人口,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三千五百九十二万平方公里)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并且荒漠化还以每年五至七公里的速度向周围地区蔓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中国防治荒漠化办公室资料,中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近四亿人口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毛乌素沙区土地利用类型较复杂,不同利用方式常交错分布在一起。农林牧用地的交错分布自东南向西北呈明显地域差异,东南部自然条件较优越,人为破坏严重,流沙比重大;西北部除有流沙分布外,还有成片的半固定、固定沙地分布。东部和南部地区农田高度集中于河谷阶地和滩地,向西北则农地减少,草场分布增多。现有农、牧、林用地利用不充分,经营粗放。黄土高原北面的毛乌素沙漠实际上就是由于破坏森林草原后演变而成的。现在,毛乌素沙漠已在向黄土高原北部扩展,前锋早已越过长城,达到了榆林市的鱼河峁(城南35公里)一带,沙漠化已严重威胁着陕北、晋西北及宁夏东南部,这些地方都出现了大面积的明沙地,必须立即造林种草加以控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应该指出,毛乌素沙漠并不可怕,因为它有三四百毫米的年降水量,沙地中水分条件很好,含水量很高(一般地面15厘米以下是湿的),人们称它为“湿沙”,造林种草很容易成活,所以,完全有办法可以把毛乌素沙漠改造。陕北榆林、靖边、定边和宁夏盐池等地群众,已成功地把几百万亩沙漠改造成良田、绿地和果园,就是有力的证明。
(三)、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2008年5月,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发布关于开展“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工作的通知。此通知表明,国家对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重视。同时也表明对国家生态及大学生培养生态素养的重视。正式在这种背景下,此次陕北沙漠的走访一来可以协助林业厅等部门建立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同时也可以培养一批具有新世纪环保素养的大学生
(四)、大学生绿色营
1996年夏天,为了保护滇西北的一片原始森林和林中生活的滇金丝猴,一群热爱自然的年轻人在环保作家唐锡阳、沈孝辉的带领下,踏上了远赴云南的路。这便是第一届大学生绿色营。
唐锡阳的美籍妻子马霞同样也是绿色营的发起人之一。在她身患癌症、生命弥留之际,还坚决支持和鼓励他的丈夫远征云南。并第一个拿出一万元,启动了绿色营的行动。就在绿色营出发的当天早上,马霞永远的离开人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绿色营送行。而她的伟大精神和在绿色营开营仪式上做的那番讲话,将永远影响和感染着每一届绿色营营员。
在宋健和中央许多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环保界、科学界、舆论界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届绿色营取得了很大成功,保住了这片原始森林及林中的滇金丝猴,更重要的是这批年轻人受到了锻炼,找到了大学生参与环保的一种模式,所以以后绿色营每年都办,每年选拔一批关注环保的大学生,每年选择一个环保焦点,每年选择一个有典型意义的地方。
2000年,西安高校邀请唐老师来西安作巡回报告。在唐锡阳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2001年,西安高校创建了自己的大学生绿色营。
西安大学生绿色营是西安高校环保志愿者组织联合发起的环保实践活动。以开展环保实践,唤醒绿色意识为宗旨。它是以关注环保,热爱自然的大学生为营员主体,有记者、作家、科学家参加的民间环保活动;它以培养和锻炼具有“绿色信仰”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为主要目的,每年关注一个环保焦点,让营员亲身深入到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中去,感受自然,体会从不同角色(政府、民众、NGO组织、学生)及自身角度看待环境问题的心态,对环境问题和其他因素(地理、历史、人文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能性,从而身体力行做环保。绿色营归来之后,将在科学考察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向政府决策机构提供建议和对策;以报告会、摄影展、出版书籍等方式在学校和社会中进行环保理念的宣传。参加绿色营的营员从中接受锻炼,传播了绿色意识。
西北工业大学星星火环保志愿者协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作为西安先一批成立的大学生环保社团,10年来一直在为环保做着自己因尽的力量。06年至今,星星火连续几次对渭河以暑假社会实践形式进行了考查,取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星星火经过十年的发展壮大,星星火已经有能力独自开着校内绿色营,致力于本校新一代绿色大学生的培养。为了绿色中华而尽我们自己的力量。
三、项目目的:
1、通过对荒漠化地区的实地考察,加深营员对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了解,为当地防沙治沙出谋尽力;
2、在当地及沿途宣传防沙治沙相关环保知识,积极呼吁大家重新关注防沙治沙,再次确立防沙治沙意识;
3、学习和宣传当地在治理沙漠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事迹和精神,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其精神,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当行为;
4、通过对无定河上游水资源情况及植被调查和宣传,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和对水资源的重视;
5、通过与政府,企业,研究所等的交流学习,深入了解防沙治沙现状,让更多的人了解防沙治沙知识及现状
6、进行着各种志愿者活动及生态体验,培养新一代具有大自然情怀的大学生
7、协助省林业厅等有关部门建立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四、项目内容:
1、社区调查
1)、社区居民防沙治沙意识调查
2)、荒漠化对当地经济影响
3)、社区居民的防沙治沙经历
2、生态调查:
1)、毛乌素沙漠动植物情况的调查
2)、无定河上游水资源、植被情况的调查
3)、毛乌素沙漠治理情况
3、学习交流
1)、了解治沙英雄的治沙经历,学习其光荣事迹
2)、与当地政府部门座谈,了解其治沙措施与业绩
3)、参观榆林省防沙治沙研究所,了解治沙知识,学习治沙经验
4、志愿者行动:
1)、在当地小学开展环教
2)、认领沙地,种植固沙绿树
5、环保宣传
1)、在沿途重地进行环保及防沙治沙大型宣传
2)、沿途进行防沙治沙宣传
6、野外生存,自然体验:
1)、沙漠穿越,进行体能与意志的锻炼
2)、进行自然体验,了解不一样的大自然
五、项目可行性论证:
1、考察地域:
2009年毛乌素考察部分大部分位于陕西境内。所有行进线路都沿省级公路,再加上有当地队员做向导,社会环境变化不大且都是相对熟悉的地方,安全等各方面有保障。
2、学校的支持:
星星火最早以前进行过毛乌素沙漠的社会实践,成果非常好。学校队此暑期社会实践给予了很大程度的支持,包括技术指导、活动推荐等。
3、丰富的实践经验
星星火自01年就发起了毛乌素沙漠考查这一社会实践,已有相当多的经验。再加上每年都进行的渭河行社会实践,我们这种社会实践经验是相当充足的。
4、优秀的团队领导
此次团队的带队人员都是参加2次以上社会实践的人员。他们对社会实践各方面有相当深入的了解,相信他们的组织下,此次社会实践一定能够成功。
5、优秀的实践队伍
我们有优秀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我们从年初开始选拔预备营员,邀请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士对他们进行理论实地培训,他们在这些过程中也磨合出了优秀的团队精神。
6、合理的队伍搭配
我们在队伍组建的时候,专门挑选2-3名来自陕北的学生。一来通过他们,来提前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人文条件,加快我们对当地气候条件的了解;二来他们对当地熟识,懂得当地语言,更有利于我们的队伍进行。
7、良好的医疗保障
我们在队内配备队医,购置有足够的治疗各种常见疾病医疗药物,队员每天和板蓝根冲剂等药物,预防感冒等常见疾病。队医在出发前学习了大量日常医疗急救方法,对一般情况下的生病虫咬等情况可自行解决。同时我们搜集了考察地个医院地址、联系电话,对突发重大疾病可最快送往医院治疗。对营员身体健康有保障。
六、组织计划
(一)、路线安排
西安市——靖边县——陶利镇——乌审旗——榆林市——西安市
(二)、前期筹备(5月1日~6月30日)
1、策划(5月1日~5月15日)
收集资料,筹备组会议商讨,确定项目主题及方向,人员分配,完成策划
2、人员选拔及培训(5月1日~6月15日)
①招收队员(2009年5月1日至5月10日)
鼓励大一的同学报名。通过会内大会及活动宣传招收人员,计划20名。
②培训阶段(5月10日至6月15日)
ⅰ理论培训:
详细组织人员了解毛乌素沙漠现状,了解调研方法,了解沙化危害,了解治沙方法。
ⅱ头脑风暴:
在营员对毛乌素的已有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对沙漠的考察和宣传的具体形式进行创新思维。
ⅲ介绍沙漠地带生态考查方法由星星火负责老师为同学进行讲解。
ⅳ户外实践:
每周进行体能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端午节带营员外出拉练
3、联络(6月15日~7月1日)
 校内
联系指导老师,对项目进行指导帮助。
联系校团委、指导老师,获取学校的支持帮助
 校外
联系省外兄弟环保社团,进行外省营员的招募;
联系政府部门、媒体,NGO、企业,整合各方利益,争取各方支持,以推动活动的顺利进行,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 调研地踩点及联络事宜。
4、物资(7月1日~7月10日)
资金筹集,宣传、环教用品制作购买,队服设计制作,药品采购,车票预订
(三)、实地活动 7月14日~7月31日)
 7月14日
地点:西安
内容:开营仪式;
出发至靖边。
 7月15日—7月16日
地点:靖边县
内容:与当地环保局等政府部门联络;
了解陕北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情况;
进行活动宣传;
了解榆靖高速公路;
进行沙地穿越相关补给
17日早出发至金鸡沙村。
备注:食宿当地
 7月17日
地点:金鸡沙
内容:走访治沙模范牛玉琴
为穿越沙漠做最后准备
备注:环教视当地环境情况来定;
食宿当地
 7月18日—20日:
地点:无定河上游沿岸
内容:沙漠自然体验,深入毛乌素沙漠;
对无定河上游沿岸进行生态考查及社会调查;
备注:食宿沿岸村庄
提前走访各户人家,做好沿途安全预警工作
需详细了解路线
20日晚到沙尔利格,食宿当地
 7月21日
地点:沙尔利格苏木
内容:在当地进行社会调查
休整队伍
备注:食宿当地
22日早出发
 7月22日
地点:陶利镇
内容:在当地进行社会调查;
沙漠徒步,生存体验;
备注:食宿当地;
详细了解陶利至乌审旗路线及队伍状况,决定是否徒步
23日早出发
 7月23日——7月25日
地点:乌审旗
内容:联系当得政府,取得当地防沙治沙一手资料
走访治沙英雄盛万忠
进行防沙治沙宣传
出发至榆林
备注:食宿当地
做好宣传准备工作
25日下午出发,晚夜宿榆林市
 7月26日——7月28日
地点:榆林市
内容:走访当地政府,了解榆林市防沙治沙现状
参观学习省防沙治沙研究所
参观考察红缄淖湿地保护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