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华科环协 于 2009-6-30 03:12 编辑
第15期在线大讲堂的主题是:寻找参与的感觉消失的原因——for gsean。讲堂结束了,我也有感而发。济溪给了我很多东西,所以我感谢济溪,希望她越来越好。虽然我不是版主,也没有参加各种组,对“参与感觉消失”体会得不是很深,但我也发表一些自己的感受。
Guanjian说:有种感觉,就是朋友中"圈子"的问题,人际交往应该成"关系网"而不是"朋友圈".
每次论坛里总是那么几个人,彼此互相熟悉的人,新人很难融入进去,等这个"圈子"里的人因故(毕业,工作等)退出之后,就给人以"后继无人"的感觉,这也是我在晋青干半年来的感觉,新人无论怎样活跃,也很难引起老人的注意力.
我想这个是个大问题。
我想起2段故事:那是今年1月,我在QQ上遇到风声之度,我问他“好久不见你在论坛上发帖子了,很忙嘛 ?以前看到你发帖很多,最近好像很少吧 ”他问我“你在上面(济溪)是什么号?
我回答说“华科环协”。他说“哦,原来是你啊,你还是比较活跃的啊,呵呵”
我一听,心里暖洋洋的,他还记得华科环协,还知道我比较积极。真有种“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的感觉。
今年6月13日在青国青城大赛PK完之后,吃饭时,遇到了小包子,当时,他问我“你是华科环协?”,我很激动,甚至是感激之情。因为除了风声之度知道我外,还有人能够认出我来。
这两件事都是小事,其实也没什么,但是作为济溪的会员我很有归属感。因为,我一个普通会员认识的人很少,有人能够知道我,我很高兴了。
回到guanjian提出的问题上来,如何解决呢?关键是如何让大家互动起来,如何让一些积极地新人得到他们心中的期盼,什么期盼呢,被别人认识,被别人认可。记得有一个点名的帖子,那个就非常之好。可以不间断的定期的来几次。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每年济溪会给一些会员一些荣誉和颁发一些胸章,是不是考虑给这些获奖的会员做一期专栏的帖子呢?这是一种深度的认可和展示,同时呢也给这些人一个任务,让他们带头互相熟悉起来,并每人介绍一位他熟悉的会员给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