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816|回复: 0

谁砍了我的檀树?——并非为当代人辩护

[复制链接]

204

主题

701

回帖

6161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6161

原创大师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5-1-5 23: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砍了我的檀树?——并非为当代人辩护
作者: 华夫脱 脸谱: 随便说说 日期: 2004-09-08 21:04 回复作者 修改本文
标题: 谁砍了我的檀树?
内容: 济南市历城四中历史组王峰(250104)
谁砍了我的檀树?
——并非为当代人辩护
华夫脱
高中语文课本里选过《诗经》当中的几首诗,诗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坎坎伐檀兮”、“河水清且涟漪”等句。诗中“在河之洲”的河,指的是黄河,或是特指黄河的郑州一段水域。那时的黄河,不仅河上水丰盈,水中还有不少绿洲,洲中万木葱茏,群鸟载飞载鸣,多美!今天再看看我们眼下的黄河,夏季到来之前大多处于断流状态,水涸沙横,连绿洲的影子都不见。
《伐檀》在诗中属于“魏风“,魏地就是现在的河北省。当年的劳动者(奴隶)在伐木时毕竟还能找到檀树;干活的时候偶一抬头,毕竟还能看到“清且涟”的大小河流。今天呢,被我们的“现代人”用工业滥采、用工业污染一折腾,仅就河北省来看,五六条有名的河非但不清不涟,彻底干枯或断流的也已不少。连当年令人神往的京杭大运河,河北沧州段曾经断流20余年。当年大诗人杜牧曾在扬州写下了这样的“运河赞美诗”,诗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到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前十来年,无锡人也有一首写运河的“诗”,诗曰: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
日前重温剪贴的旧报,有幸再一次拜读了毛志成多年前发表在《大众日报》上的大作《不妨搞一点“歪批”》),内中就有上述两段文字。水体污染,环境破坏,而且于今为烈,这都是铁板定钉的事实,任谁也掩盖不了。一方面黄河连年断流,有关专家认为黄河成为内陆河已成定局。另一方面,长江水患频率加快,洪水威胁有增无减。两条并行奔向大海的河流一条陷入干涸的困境,一条面临洪涝的威胁而且污染严重,如果有谁说中华民族又到了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我也不认为其是哗众取宠危言耸听。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中华民族的父亲江。曾经清明澄澈的母亲河父亲江怎么变成了这么一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颓相?当年如何如何,今天怎样怎样,从毛志成的大作中可以看出,他老先生是把这笔帐完全算到当代人头上了。对于环境污染和破坏,当代人是没起好作用(1958年大炼钢铁糟蹋的森林资源就不计其数),想在这里边找几个好鸟殊非易事,,但若说这都是当代人惹的祸造的孽,我却无论如何不敢苟同。当年的劳动者(奴隶)在伐木时毕竟还能找到檀树,我们今天怎么找不到檀树了?道理明摆着,那时的人们就开始砍檀树,后人再接再厉,等到今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檀树早被砍光了,又上哪儿寻觅她的芳踪?当年的劳动者(奴隶)干活的时候偶一抬头,毕竟还能看到“清且涟”的大小河流,我们今天怎么看不到了?道理明摆着,檀树他们砍,别的树就不砍?他们砍各种各样的树,后人还是再接再厉,水土保持不住,又上哪儿看“清且涟”的大小河流去?历数“后人”的砍树“壮举”,不现实也不可能,那就不妨解剖个把“麻雀”。说起大唐王朝,我们总是满脸自豪,殊不知,大唐的繁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史念海先生曾论述过唐代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的破坏情况,指出由于人类无节制的活动毁坏了自然植被,进而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土瘠民贫”,贻害无穷。以黄河中游的洛阳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唐代洛阳共发生大小水害22次。水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周围几条河流特别容易泛滥,仅洛水就泛滥过16次。有学者在研究后指出,造成黄河中游河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过度采伐森林,致使生态系统紊乱,洛阳及其周围地区水土严重流失,河道严重雍塞,结果有雨必溢,无水不灾。(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江汉论坛》1999年第一期)唐代诗人白居易《卖炭翁》的主人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固然值得同情,但他靠烧炭卖钱为生,谁敢拍着胸脯保证,滥砍滥伐的队伍里,就一定没有他苍老的面影?
同黄土高原森林植被遭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相反,唐代的长江还是相当迷人的。上、中游森林密布,江水“清且涟漪”。李白在《荆门浮舟望蜀江》,望见的是“江色绿且明”,储光羲在《汉阳即事》中,描述长江“江水带冰绿”,孟浩然在《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中盛赞“洲势逶迤绕碧流”。这些身临其境的唐人都说江水碧绿,至少非洪水季节是这样,足见长江含沙量之低,水土流失还不是太严重。即便如此,古人对长江流域的破坏痕迹也是显而易见的。江汉平原曾经有过浩瀚的云梦泽,先秦时代方圆九百里,魏晋时期仅余三四百里范围。到了唐代,统称的云梦泽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星罗棋布的小湖群。云梦泽消失了,这里的洪水蓄纳量大幅度减少,作为平衡和补偿,荆江分流南注,致使洞庭湖不断扩大,形成“凡阔数百里”的最大行洪蓄洪湖泊。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江汉论坛》1999年第一期)大自然用自己的沧桑巨变向人类提出了善意的警告,可后世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围湖造田愈演愈烈,洞庭湖日益萎缩也就势不可免。一代不如一代,一窝不如一窝。在糟蹋长江的“功臣”簿上,宋啊,元啊,明啊,清啊,若没有它们的鼎鼎大名,那它们肯定是会提出最最强烈的抗议的,窃以为。
我这样说,决没有为当代人“辩护”的意思。我只是想表达这么一层意思: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造孽,后人遭殃。遭殃的后人对造孽的前人不说破口大骂吧,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好词,就像我在这儿对他们口诛笔伐愤怒声讨一样。想当年蒋介石败逃台湾时,带走大量黄金,造福台湾人民去了,给大陆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直到现在,我们中学历史教科书上还耿耿于怀恨恨连声。我们今天造的孽比前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简直快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后人的唾沫星子不淹死咱就算是奇迹了。不要说为了别人,就算是为了咱自个儿,也得积点德行点善对不对?否则即便是死了,我想后人也会追着质问的吧:
谁砍了我的檀树?
2004年9月8日星期三


---------------------------
欢迎大家联系我,肖志强:13052405768  上海大学生绿色论坛老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培训公司— 亚洲超越极限教育集团 www.magicyourlife101.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5-14 20:16 , Processed in 0.02547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