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010|回复: 4

关于环境教育的一点思考

[复制链接]

10

主题

82

回帖

205

积分

溪流

积分
205
QQ
发表于 2005-12-16 20: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安大学生绿色营:杨智强  
    前言:这是就我这次在昆明看到的听到的一点东西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抛砖引玉,希望同大家来探讨这个问题。

      环境教育从广义上说是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培养环境意识,并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的环境。从狭义上说是对受教育的对象实施以环境知识、环境问题等主题为多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环境技能、环境心理和环境素质的形成及发展为目的的各种活动方法和教育手段。
      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根本上是一个文化问题。所以我们在做环境教育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我们应该以什么理念为我们的教育核心理念。这关系到我们的环境教育是否能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在这里,我提倡国外NGO组织普遍采用的核心理念,那就是以“美”为核心的环境教育。
      以“美”为核心,就是怎样通过艺术等手段把自然的美、把自然与人的关系深深的置入孩子的心灵。我们都知道,对美的追求是每一个人共同的特征。我们环境教育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小孩,所以我们环境教育志愿者也应该考虑到孩子他们也追求美、也爱美。而且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正处于起步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取向也还处于塑造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大家都知道,当一个人长大后,他的价值观已经基本定型,很难对他进行宣传教育(不排出还有那么一部份人还有救,但有救的都基本上不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所以我们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应贯穿以“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引导孩子们从小就热爱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我们营的理事郑建说了这么一句话“只有喜欢上了才能真正地为他付出”,此句话虽然很朴素,但道理却很深,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理解,从这点上能对我们的环境教育有一些启:对于环境,只有当孩子们喜欢上了、爱上了大自然,才能去为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追求自己的“一方净土”而努力。
      记得在昆明论坛上,塞拉昂俱乐部的参会人员在给我们培训时说过这么一句话“从小教育孩子们热爱大自然比让孩子们去拾垃圾更有利”,其实换一句话说就是环境教育应该以“美”为核心。在国外,一些NGO组织普遍都采用此方法,收到了一些成效。他们是通过艺术等各种手段把自然的美、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深深置入孩子的内心。
    传统的环境教育观念是去给孩子们看大自然满目疮痍的一面,利用同情,去关心大自然,去珍惜。这种教育出来的人,即使他是一个同情大自然的人,他也是站在作为万物之灵的高度去同情,依然没有放下那高高在上的臭架子。我们环境教育要的是人对大自然的尊重——平等的尊重。而且从传统的角度去做环教得人,他只看到几次环教活动收到什么效果,但孰不知这种短期效果对孩子来说,没有多大的用处,是过往云烟,眨眼的功夫就散了,他只会记住几个大哥哥来学校玩了一趟,其余的什么也没有留下。孩子本来比我们成人更自然化一些,我们要做的不是教育他们保护自然,而是努力去维系他们跟自然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以“美”为核心的教育过程中,应当从孩子们的需求出发、从孩子们的感受出发,学习怎么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融汇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的环境教育还应从培养一大批热爱自然、善待自然、能平等的对待大自然的人群入手。
      但以“美”为核心的教育,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的时间周期比较长,而且不易看到效果。所以我们在运用的时候还得由耐心,得从长远打算,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成效。至于关于以“美”为核心的环境教育的具体形式方法,我个人觉得只要我们的核心宗旨没有变化,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只要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就行。邓小平说过“不管白猫还是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最后用梁启超先生的话来与广大环境教育志愿者共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想如果少年热爱大自然则国亦热爱大自然也,那也是我们环境教育志愿者将自行解散的时候,企盼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后记:此次昆明之行,自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但关于环境教育,我不敢发表什么见解,因为我不是搞环境教育活动的,也没有参与过环境教育的活动,对环境教育几乎没有什么认识,在各位环教专家面前谈环教,这有点班门弄斧的味道。所以说,这完全是纸上谈兵,不是什么经验之谈。


                                                   2005年12月7日
参考文献:
雷园园:《浅谈互动式环境教育》
高果敏:《对小学生环境教育的一点思考》
行到水穷处,卧看云起时。 ---------------------------西安营------------------------
发表于 2005-12-21 01: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是一种环境   
作者:刘醒龙 文章来源:《长江文艺》
    世界上没有不受环境影响的文学,也没有不影响文学的环境。在文学中道德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无所不在的道德的作用,文学获得了种种深入人心的情感因素。哲学给文学以想象的双翼,一种新的哲学思潮出现时,文学首当其冲地会受到其影响,形成新的艺术审美和价值观。至于宗教,从某种意义上看,早期的文学简直就是它的一部分;在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各类环境中,政治对文学的影响无疑是最直接和最大的。一个时代的政治风尚可借助其无所不在的触角,用直接和隐性的形式推动文学发展。二十世纪初,发生在中国的反封建、反独裁、追求民主自由的政治运动,对巴金、茅盾和曹禺等一大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了那场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前后,弥漫在中国上空的精神禁锢,直接催生了追求思想解放,寻找个人价值的伤痕文学以及以韩少功为代表的“寻根文学”:又如历经十年改革开放,突然出现在中国社会里的瓶颈状态,让普遍以为改革只会带来幸福的中国人,对眼前的阵痛感到困惑不解,而出现的“新写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文学。  
  十三岁那年,我从母亲工作着的乡村商店所收购到的废品中发现—本残缺不全的《萌芽》。那时,对于法国我只知道两个人一个欧仁?鲍狄埃,因为他是《国际歌》的作者,另一个是戴高乐将军。左拉是我知道的第三个法国人。在很长—段时间,不知何故我一直认为左拉是女性,后来当我发现左拉不是女性时,竟然还以为是别人错了。曾经在一篇关于左拉的研究文章里读到,左拉前后花费25年时间,写了一部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庞大作品,取名《卢贡一马卡尔家族》,涉及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和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出场人物有1200多个。这种叹为观止的文学景象,本身就是构成一种强大的环境。对于文学,太过强大的政治环境,并不是好事。有个很好的例子:在中国有非常多的人喜欢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从普通人到讲授文学课程的教师,大部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等作为世界文学中经典,实际上这些作品是契诃夫只有十几岁时练习之作,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这样的作品似乎更能表现资本主义的腐朽性,才使它们得以成为所谓名篇名著。左拉的作品,也曾有过如此情形,否则像《萌芽》这样的作品极难出现在中国的乡村。  
  面对政治的影响,文学必须保持警惕。关于左拉,有一本最近出版的汉语文学教科书上是这样介绍的:“出现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作家左拉,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实验的方法被运用于医学、生物学、文艺学等时代风气的影响,提倡小说应着重写人的生理本能,写小说就像在实验室里做试验一样,不应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主张用纯客观的态度把生活中的一切细微末节精确而毫无遗漏地摄取下来,不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对事物作结论。”对左拉的文学认识正在摆脱先前那些政治因素的困扰,但我以为这样评价仍然有失中肯,在我看来,影响左拉写作《萌芽》的是他所拥有的那份博大的爱——对同样作为人的普通的爱,对男女主人公一点点地走向歧途,一次次擦肩而过,直到濒临死亡归于爱情的爱。  
  对于文学,爱是惟一不可或缺的。在一切人的行为中,有一些是基本的,就像一加一等于二,它的意义就在于那是数学逻辑的起点,不用怀疑,不用迷惘。文学所面对的环境,也有它的基本所在,譬如爱,譬如恨,将爱作为一,将恨也作为一,文学则是它们相加的结果。爱是开始,也是结局,那些各种各样的恨,则是从爱到爱之间的过程。作为艺术的文学,总是一边受着政治的影响,一边对政治进行反抗。政治影响着文学,却也伤害着文学,当国家机器强使文学成为其力量的一部分时,这种伤害会变得更加突出。惟有那些指向灵魂的爱才能化解政治环境恶化时对文学产生的负作用。  
  1995年冬天,我第一次来到欧洲,途中转机时,因暴风雪而被困在布拉格机场,一个人呆在酒店的房间里,无所事事地开着电视机打发时光。那些彻底陌生的语言,反而让我对语言的美妙产生一种空前的信任。在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正在观看一部法国电影。多年以后,我有机会欣赏了奇斯洛夫斯基导演的电影杰作《蓝》《白》《红》三部曲,才知道当年在布拉格躲避暴风雪时看过的电影,原来也是琼?露易丝主演的法国电影。与那部描写父亲与儿子的未婚妻相爱的电影一样,帕特利斯?勒孔特导演的《理发师的情人》同样让我十分喜爱,理发师玛蒂尔与从小就决定要娶一个当理发师的女人做妻子的安东尼奥一见钟情,并且结成夫妻,正当他们过着温馨安宁日子时,玛蒂尔却选择在一场暴雨到来时将自己年轻美丽的生命投入到洪水里,临终前她所说的一席话:“我永远也不离开你,所以我才选择在你离开我之前离去;我永远爱你,所以我才选择在你不爱我之前离去。”更是让人刻骨铭心。为此我曾经想过:难道真的有“爱比死还冷”的季节吗?不如此就不能维系爱的长远与永恒吗?电影中的法国并不是口口相传中的法国,浪漫是哲理性的,性爱是有人性的。我在看好莱坞电影时,纯粹是用一种游戏与娱乐心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很容易接触到的影像艺术,就像美丽的彩虹,魅力足以使人惊艳,却不能达到动人心魄的程度。但在观看法国电影时,经常以为自己正在阅读某部文学经典的一个章节。法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强调的文学性,所表现的也是一个时期一个地域人文精髓,后者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将某种可能被忽略的商品,从超级市场里突出出来,充分体现其物质价值。在寒冷的冬季,想要取暖,只有两个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各种相关设备和相关材料进行取暖,第二就是进行充分的身体锻炼。作为文学的法国电影正像第二种取暖方式,只有主动地参与,才能洞悉其强烈的思想穿透力。  
  处在不同时代,因素的不一样,环境就会发生改变。惟独以在爱的名义下的环境是永恒的,也是人类历史当中最丰富多彩的。  
  一个人总是在他生活迷惘的时候,才会发生深刻的考虑。爱不需要环境,环境却离不开爱。爱不需要文学,文学离开爱就会成为连篇废话,就会变得粗鄙、胡说八道、不负责任、甚至是竞相展开无耻与无知的非文学。  
  在贫穷的乡村,对赖以维系生命代谢过程所必需物质的寻觅,让水滴一样细微的爱显得空前伟大。环境作为一种生活体验范围、情感感知领域、理性观察视野,直接影响着作家的生存方式和写作方式,并制约着文学的发展。  
  法国作家贝尔纳?克拉韦尔的《冬天的果实》我最近才读到。我喜欢他那天才的笔墨:可恶的战争结束了,日子不仅仍然暗淡凄凉,甚至在很多时候比战争期间还艰苦,该有的都没有,想要的要不到,尽管小说中的主人公一直在坚持,一直在让自己振作,哪怕还有一丝力气也要用来往前走,然而日子的沉重终于耗尽了他们的生命。中法两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语言上,汉语和法语同为人类所拥有的少数极为优美的话言:在文学上,中法两国作家一直将自己所拥有的现实主义风格作为主流;在民族性情上,中法两国的人民同属勤奋勤劳并经常选择用暴动的方式进行社会变革;在经济上,中法两国亦是长期以农业为主体;还有一点相同的之处,法国被德国所占领,中国被日本所占领,两国都有由大批投敌的法奸和汉奸组成的伪政府。在阅读法国的“战痕文学”时,几乎处处都有似曾相识之感。汉语中的汉奸一词,与法语中的法奸一词,是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胸口上一道总在隐隐作痛的伤口。它是中国和法国的家丑。自己说起来心痛,别人说起来除了心痛之外,还有一种额外的耻辱。  
  1988年秋天,爷爷去世之际,我写过一组以二战时期日本占领中国为背景的短篇小说。爷爷还很年轻时,从乡下来到武汉替人织布,有一天他在街上无缘无故地遭到几个日本军人的毒打,一起进城的同乡将他当成死尸运回乡下,靠着乡下郎中的草药,在整整躺了十五个月后才又重新站起来。被日本军人打烂的胸口上留下一只指头大小的窟窿。小时候,我们特别怕那只窟窿,总以为可以从中望见爷爷的心脏。那年秋天,爷爷胸膛上的窟窿开始往外流血水,半个月后,爷爷就死了。爷爷的死仿佛让我经历了那场我本没有经历的战争,那只留在爷爷胸膛上的伤口也成了时空隧道,不知不觉中就将对战争的残酷与兽性的憎恨转移到我的身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与日本有关的一切抱着极端的仇恨,包括家里没有一件日货。直到有一天,儿子也开始在我面前表现出对日本人不共戴天的仇恨,第一次听见儿子说出那样粗野的话时,我的内心发出一阵震颤,并在突然之间想到,已经过了三代人,这场仇恨难道还要延续到第四代人身上去吗?不管日本人如何看待他们国家曾经的罪恶史,对我们来说首先要问自己如何面对世上最让人觉得可怕的仇恨。从那以后,我试着强迫自己一点点地改变,并慢慢地发现日本民族其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尊重与学习的地方。恨是面向过去的,是倒退的,是一种原始的欲望,过多的仇恨会只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肮脏。而爱是面向未来的,是向前走的,是将人的原始欲望变化后的一种伟大的动力。  
  在文学里,恨是一种丑陋的审美,爱的审美才是完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于中法两国的文学,需要作家们深思的东西更多,从仇恨的动机出发,要达到爱的终极关怀,所走的路途远比俄罗斯文学、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更为复杂。与《冬天的果实》的环境一脉相承的还有加斯卡尔的《死人的时代》,一如爷爷之死触动我对那段历史的写作,对于二战,中法两国的作家们,不难达到从爱到爱,然而在结果与起始之间,因敌方与同胞共同犯下罪恶,那些本该是恨的过程,不断地为我们设置着比恨还令人痛苦的陷阱。事实上,这种情况对中国作家来说更为严重:作为侵略者一方,日本的国家机器甚至不肯承认那铁证如山的罪恶。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约翰?迈克尔?库切说,他只听从真诚与良知的声音,所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循着真诚与良知的召唤走到这个木制的演讲台上的。库切的话让我想到那位使历史为我们这个时代自豪的南非总统曼德拉。上个世纪末,曼德拉从监狱里走出来后,有无数理由在那里等着他,让他对那些残酷的种族隔离主义者实施正义的惩罚。伟大的曼德拉先生偏偏在所有选择之外选择了他认为最正确的选择:和解!他让许许多多的施暴者坐到受害者或者他们的遗属面前,回忆当初所发生的一切。相信人并对自己国家充满信心的曼德拉先生的确找到最珍贵的钥匙——爱!南非两大族群之间与仇恨和解,足以让全人类引为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讲,库切之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应视为这个世界上所有清醒者共同的荣誉。我宁肯相信,库切只是他所在国家各个族群的代表,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发给由他来体现的充满仁爱的崭新环境。从曼德拉的南非再到库切的南非,看得到因为政治而发生的众多仇恨,在爱的名义下不断地蜕变。不要在乎别人有没有为自己的罪恶而忏悔,而要让自己首先做到用心去爱每一个人。  
  汉语中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血债血偿等等视爱为无物的词汇。法语是否有类似的词汇?我读过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这种用非爱的方式进行惩罚与报复的故事,应该同上面的汉浯词汇一道远远地抛弃之。就文学而言,环境对文学的影响是一个过程,文学对环境的影响才是目的。贝尔纳?克拉韦尔在《冬天的果实》卷首中写道:纪念被劳累、慈爱或战争悄悄折磨致死,而在史册中未见提及的父亲和母亲。文学对于每个人正是如此,写作和阅读,都是为了纪念,不使那些曾经活在我们心中爱的细小痕迹,被厚土埋葬,被人潮淹没。
撒播绿色希望 绿色行者工作室

375

主题

2753

回帖

79万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791383

认知组医师组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5-12-22 18: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去爱!(我的绿色营环教小总结)

                      用心去爱
                           ——绿色营环教心态篇

                                作者是04年绿色营营员  费

  题记:用一颗诚挚的爱心,以一种包容的姿态,相互学习,教孩子,也教我们自己!

环教成员的心态?
熊伟老师:把自己当作孩子,做一些幼稚的事情,;带着孩子们接近自然,认真听他们说话,摸摸他们的头或者脸颊,以鼓励他们;有时和他们象朋友一样一起溶入学习之中……
魏峻景老师:完全释放自己,觉得大家每一个人都是好的;鼓励他们做想做的事情;朋友般的心态……
费章娟老师:以一颗最基本的诚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用心去认识和体会孩子们的优点和脆弱的地方,适时的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和做一些事情;挖掘和提倡好的,帮助和修正差的,始终以一种爱和包容的心态去感知和引导他们……
陈麒老师:与他们打成一片,处于同一种状态;在玩中体验和了解他们……
刘晶老师:我爱我所环教的每个孩子,想接近他们;支撑我的是孩子们对我的爱,孩子们让我的心变的更加干净,和他们在一起心灵象是在被洗涤……
张伯驹老师:“孩子们总是没错的”,在心里有个底线,不会厌恶;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缺少什么,在大的环境里去做,去帮助和包容他们……



用心去爱?
这一路走来,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收获。我很庆幸自己长大了一些,庆幸交到了那么多的朋友,庆幸从当地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庆幸有了做老师的感觉,庆幸能去爱那么多的孩子和被那么多的孩子爱,庆幸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了无数的感动……
“用心去爱”,自己常常这样说,也听好多人说过,那到底怎样才叫“用心去爱”呢?怎样才能爱得用心呢?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最自然的状态,最本质的体现。特别是在绿色营这样自然的环境里,大家会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这时候的我们可能经常会用一种原始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彼此之间没有什么世俗的利益冲突,更多的时候是把一颗心袒露给大家;当然,不可避免,有些心灵已经不如当初那样美好。这时候,我们对待外人外物的举动更多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最真实的爱,一种用心的爱!
这种爱很感人!
而在环教时,我们接触的更多是孩子,他们的心灵还是那般的纯真和干净,他们所拥有的那些话语和行动多是最真切的,纵然有时候也会犯些错误,但那都是无心的。当你给了他们一点爱,他们会很感恩的,他们甚至会对你以及你的伙伴们都很好,会亲切的叫每位大哥哥或者大姐姐;他们不知道“用心去爱”,但他们一直在用心去爱——纯洁无暇的爱!
“付出得越多,收获的也越多”,真心的付出会让人得到最有价值的回报!
环教中的付出、收获,我很满足!



环教案例分享:
情景一:儋州市新州镇英进小学数学课堂
  清晨第二节课我带着六年级的11个孩子进入了数学的天堂,基础课方面复习的是分数和分数运算,我会在其中插入一些基本道理和环境思想的叙述。
开始,为了调动课堂气氛,让自己和大家很快熟起来,也为了在这群孩子中找到几个能在数学课上游刃有余的助手,我想知道这里谁喜欢数学?一个很聪明的男生和一个不错的女孩都举起了小手,我当时好高兴,仍然鼓励其他喜欢数学的同学举手,陆续又多了几只小手;接着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喜欢数学?有的是爱做题;有的是爱看数学书……;我紧接着向大家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和好好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讲了数学世界的奇妙。
之后,我在黑板上画上一块蛋糕,将它分成六份,大家齐声回答每份占了1/6,总的为1/6*6=1;引申开来,将一份蛋糕分成12份,由11个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分享,蛋糕分的有大有小,陆续叫了几个孩子起来做第一次的选择,竟然都选择了那块最大的。我有些失落,但我想这也许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吧,他们还不懂得一些象“助认为乐”的道理吧。我没有指出他们做的不对,只是很欣然的给他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他们听的都很认真,能看出有些孩子已经在慢慢思考我到底该选择哪块了?
然后,我出了有关分数的习题,让大家举手上讲台来做题,大家都把头低下去了,第一次没人上来;不急,我笑着看看那几个喜欢数学的孩子,有的已经抬起头朝我微笑了,第二次,我只笑着看着一个快举起小手的孩子——一个说自己喜欢数学的女孩,终于,她举起来了,我马上唤她上了讲台;接着可想而知,好多只小手都起来了,我一个个叫上来;没想到题目分配完了,还有两只小手没有找到“归宿”呢,我赶紧加了两道题,大家都开开心心做完了;讲解时我喊做题目的同学自己站起来讲思路,我边鼓励边赞扬,每个人都很有自信的说出了自己是怎样解题的,结果黑板上留下的全是对勾。我接着就要趁热打铁了,让同学自荐起来总结解题规律,这下可难到大家了,底下唧唧喳喳一片,过了几分钟再询问时,很安静但没人举手,我想不能为难大家了,就引导他们在书上找到了那个规律,带大家读了一下。当时我可是吓了一跳哦,我怕刚刚带动起来的勇气会被这道不太重要的习题打消掉,不过还好,大家读完后都没怎么变化!


情景二:带着英进小学六年级学生去往红树林捡垃圾
   在英进时我们给米们安排了一堂户外环教课——带着大家到不远的红树林里捡垃圾,也带他们认识认识自己家乡的这片宝贵的树林。
  在去往红树林的路上,孩子们走的蛮乱的,强调了几次还是那样,我们几个老师没有批评他们;耐心地给他们整队,让两个男孩走在最前面由一个老师带着并排走,女孩也要求自觉的两个一排,每当出现三个一排时就轻轻教导再把她们整好!我们还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个垃圾袋,在路上碰到塑料袋等难降解物质我们先带头捡起来再告诉孩子们它们的危害,慢慢的碰到类似垃圾就有同学自觉的拾起来放到袋子里,有些不太确定的还问老师是否需要捡起来;有时候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去捡一块垃圾,因为我们常常同时看到它们,或者是我看到后指引孩子们去捡起来。
  到了红树林里,我们主要是在林边的大桥下活动,因为刚刚涨潮了,我们每个老师带两个孩子,边捡垃圾边讲讲红树林,也听孩子们说说他们以前和红树林的接触。桥下的垃圾不多,所以我们捡的并不急,我边捡边和孩子们聊天,聊他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聊他们的性格和优点,还告诉他们:希望老师走后,他们有空还能来这里捡捡垃圾看看红树林,能带着身边的伙伴们一起好好学习,好好爱护环境!孩子们会静静地听我说话、静静地点头,也许他们并没有完全听进去这些,也许他们以后很难这样做,但我知道当时的他们已经学会了一些东西,理解了一些东西,知道去珍惜一些东西……
  回来时大家都是满载而归,队伍很整齐,孩子们脸上都有笑意,海湾的风吹得很舒服!
   

情景三:三亚一中高三学生游戏课
三亚一中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暑假里在补课,他们每天清晨就开始上课,下午四点半结束,晚上回去还有一大批的作业要完成,开始我们怕在这里很难做起环教来,怕占用他们的时间或找不到合适的时间段来和他们交流。不过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们和一个班的住校男生商量好可以在下午四点半以后去和他们交流、学习,“米”——学生找到了,我们就加紧准备了,考虑到他们是城市孩子,基础教育方面并不欠缺,最终确定以放电影、社会环境焦点讲述和游戏的方式来环教。
    一天下午五点半开始了我们的游戏课,大家是自愿参与,大概有30个人,我们先后做了“协同坐起”、“推木头”、“冲锋陷阵”三个游戏。
开始第一个游戏时,参队的基本是男生,女生站的很远。我讲了这个游戏的目标和规则,首先我和刘晶两个人演示给大家第一个步骤,然后让两个学生自荐开始第一轮,很快就有两个男生响应,做的很好;参与人员不断的增加,到五个人时就有女生加入了;另一支参与队伍在刘晶的号召下也很快组建起来;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旁观者不断的给他们加油和鼓励,我作为裁判也偶尔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他们在游戏中也慢慢的体会和修正方案,最终到9个人一起成功地达到目标!游戏结束后,大家围成一圈,坐在地上,开始分享总结游戏过程中一点一滴的感受;“团结就是力量”、“用力就行”、“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带头的人”等等,还联系到环保活动中以上的种种感受,“环保需要带头人,环保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在他们的讲述过程中我也加强引导,放低姿态用心去与他们交流,说到一些环保带头人、一些身边的环保小事情,大家都欣然接受!
接着是俊景带领大家少数人做推木头的游戏,大家现在已是积极参与,结束后的分享中,也很有感慨:“开始怕,后来慢慢信任大家”、“要对他们有信心”等等,“团队很重要”。
然后我又带大家“冲锋陷阵”了,也是圆满成功,冲锋的同学感慨:“平臂挥动,有很怕的感觉”、“打不开就撞开”、“要实践”、“没有尝试就没有成功”、“要自信也要相信他们”等等;守阵的同学有说:“也有怕,但要相信他”,“大家其实是一体的”,“环保需要冲锋陷阵的人”等等!这时候的同学们差不多成为我的老师了!
游戏结束了,我们要走了,还有同学追着问我们有关“回收废旧电池”、“植树”的小事情,要我们的网站和联系方式。说实话,那时候的我是第一次真正感觉到了环教的快乐,因为他们是那样的能够理解,那样的能引起共鸣,我很欣慰这里的环教后继有人了……


彼此用心的爱,真挚的回报!
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户外环教,都是双方的!老师和孩子,老师要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孩子也会无邪的去爱他的老师。老师教会孩子丰富的知识、做人的道理,孩子用心去接受老师的教导,帮助老师回归那份纯真!
自然环境教育,它应该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它包含着很多丰富的内容,可以引申出很多发人深省的道理。特别的是,它能教会我们用更宽广的胸怀去看待周围的每件事物,帮助不断长大的人们多回归一些童贞,提醒他们多多用心去爱。
爱得越用心,回报得越真挚!




来自绿石

216

主题

1428

回帖

1177

积分

黄河

积分
1177

灌水天才奖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8-17 16: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没有参加过几次环教,但深知环教的深刻意义,一直对欢叫怀揣梦想但总不敢尝试。老人们说的很好很有感触。加强学习了。
其实没什么?看似又有些什么!不用知道我是谁,只要知道你不孤单。

60

主题

208

回帖

557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557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2-1-20 22: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境教育,或许是自己一生为之努力的梦想
因为环保,喜欢上自然,现在,带着自然,回归环保 SWNE网络(summer wonder nature education) 请关注SWNE微信公众号:N-summerwonder 我们在做的事情:sharing win-win nature education 寻找那些能够让我感动的少年,一起加入这个征程 一直相信分享,才会双赢 才能够创造下一个自然教育的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1-12 19:03 , Processed in 0.05306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