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168|回复: 0

青海湟中:环保局长竟然引进污染项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 09: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海湟中:环保局长竟然引进污染项目
新华社记者吕雪莉、李腾


这是青海湟中铬盐厂堆放废渣的渣场。  


  铬盐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铬盐生产的经济效益显著,但是对环境污染严重,其治理是一个国际性难题。近年来,我国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积极倡导铬盐清洁生产工艺,对过去一些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铬盐厂明令淘汰,全国有十多家铬盐厂因此陆续关闭。但是在青海省湟中县,有一个存在了20年的铬盐厂,给当地河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因环境问题被几次查处。2004年5月,这家铬盐厂因擅自生产再次被责令停产。但是,时隔不久,在未经任何环保审批的情况下,工厂又开始了建设。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过去的铬盐厂改头换面以招商引资项目堂而皇之地落了脚,而引进这一项目的竟是本县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局的局长。

  井挖到十几米深,水还是黄的

  湟中县谢家村坐落在黄河上游湟水河支流小南川河西岸。过去,靠着河水的滋养,村民的日子还算殷实。“自从有了铬盐厂后,就不一样了。”52岁的村民魏玉章告诉记者:“原来村上小麦亩产400公斤,颗粒饱满,品质也不错。而现在,一亩地连200公斤也打不上。夏天,好好的树叶就开始发黄,然后就死了。原来田间塄坎上全是树,慢慢都死光了。牛羊得病也多了。一下雨,有水的地方全是黄的。”一旁怀抱小孩的年轻村民谢文山,向记者展示他手上的疤痕说:“手一沾上那个黄水,外面看着没事,里面烧到骨头,戳破全是脓水,还老痒。”

  村民回忆说,最初发现这些问题是大约10年前。如今,河水、地下水都被污染了。村头一户人家打了口井,挖到十几米深,水还是黄的。他们望着不远处高耸的厂房无奈地说:“我们这个村子,就等于是在慢性自杀。听说又要生产了,难道不管我们的死活吗?”

  过去,村民吃的水都是小南川河的河水,发现河水被污染后,村民就拒绝吃河水,并强烈要求关闭铬盐厂。多年来,村子和厂子纠纷不断。县上协调由工厂给村子供自来水,吃水的问题暂时得到解决,但是污染并未消除。工厂的渣场渗漏严重,不断产生污染;原有的污染源尚未消除,工厂再次生产,势必使污染加剧。

  经环保部门监测,在多年不间断的生产中,大量废渣和渗漏的废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已经造成严重污染。小南川河下游谢家村地下水中铬超标15倍以上,最高达135倍。小南川河汇入湟水流域以下河段水体普遍污染,铬是这一河段主要污染成分之一。同时,西宁市附近与沿河两岸局部地区的地下水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湟水流经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是农业灌溉用水,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环评被否定,建设仍进行

  铬盐厂的主要产品是红矾钠(学名“重铬酸钠”)。每生产1吨红矾钠,就要产生2.5吨到3吨含铬废渣。废渣中含有大量难以分解的有毒致癌物,渗入地表水和地下水而造成水体污染,摄入人体危害极大。

  湟中铬盐厂始建于1984年,由于没有同步建设环保设施,致使废水、废渣大量外排和渗漏,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2002年,其技改扩产的环保评估报告被青海省有关专家组否定,工厂停产。2004年初,湟中县擅自同意工厂试生产。同年5月,在青海省环保清理整顿行动中,被责令限期整改。之后厂方称无力开展环保治理,工厂再次停产。在7月举行的“青洽会”上,已停产的湟中铬盐厂在未进行环保评估的情况下,被长沙弘盛化工有限公司整体收购,更名为湟中县鑫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并开始了改扩建项目建设,继续生产红矾钠。

  两个月后,青海省环保局责令其立即停止建设。记者在青海省环保局青环函125号文件上看到:“原铬盐生产线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含铬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通知》规定淘汰的有钙焙烧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必须停止生产。扩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审批同意前不得擅自开工建设。”

  环保部门认为,无论从哪种角度看,湟中铬盐厂都没有继续生产或是扩建的必要。青海省环保局监管处副处长丽灵说,铬的污染在国际上都是一个难以根治的问题。在青海省内,也有着沉痛的教训。已经关闭的原海北铬盐厂当地地下水铬超标高达1646倍,至今无法治理。过去全国有十几家铬盐厂都已关闭。

  青海省环境科学院副院长丁学刚说,从改造角度看,湟中铬盐厂现有的有钙焙烧设备不可能改造成国家要求的无钙焙烧新工艺。从新建的角度,湟中铬盐厂在技术、规模、管理等方面都达不到国家要求:首先不具备无钙焙烧技术;其次,生产规模不够国家要求的一条生产线达到2万吨;三是企业管理达不到环保要求。基于上述原因,青海省环境科学院依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规定,已经否定了湟中铬盐厂扩建项目的环评报告,并已明确告知厂方。

  环保工作者避而不谈环境保护

  环保评估通不过,项目就不能上。但是记者在随后的两次实地调查中发现,工厂的建设并没有停。新的厂房已经矗立起来,车间内外,工人们都在忙碌。一排新建的厂棚下,堆放着大量的黄绿色粉状物,工人说那是工厂购进的上百吨生产原料。公司环保科科长伍移山说:“已投入1400多万元。”言下之意,停产是不可能的。一直避而不见的公司负责人戚干辉,在电话中否认正在建设,只说是在改造。同时强调自己是在“青洽会”上招商引资进来的,是湟中县环保局赵生盛局长亲自和他签的协议。

  据了解,湟中县的环保工作归县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局负责,下设环保站。在此事的采访过程中,环保站始终避而不谈项目协议的事,只说是县上的招商引资项目。作为项目签约者,县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局局长赵生盛对此事是否有话要说?记者几次试图与这位局长取得联系,但他避而不见,也一直不接电话和手机。

  记者在采访时,当地少数环保工作者对环境问题似乎没有多少兴趣,轻描淡写、避重就轻,反而津津乐道于这个项目“一旦扩产成功,将是县上投资最大的项目,能够带来多少税收”“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等,言语间喜形于色。

  有关人士分析指出,这个项目之所以能到今天这种地步,除了环保上把关不严外,关键是地方领导光看政绩,不看问题;只重一时的经济发展而置环境和群众利益于不顾;存在侥幸心理,总想着蒙混过关。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特殊的生态地位使环境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因此,青海省在2004年“青洽会”上明确提出了“招商引资拒绝环境污染”的要求。然而,长沙弘盛化工有限公司恰恰是在这次会上通过招商引资进来的。  



湟中县铬盐厂内,一场雨过后,有水的地方全是这种黄色的铬水。泥巴踩到脚上,就连鞋子也被染上一层黄色。

湟中铬盐厂车间的墙壁上,“长”满了这种青苔样的厚厚的铬渣。

这是铬盐厂新修建的废水循环池(新华社记者吕雪莉2005年1月12日摄)。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2-5 10:38 , Processed in 0.0263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