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305|回复: 4

白鳍豚——我们不能放弃你!  我们共同努力呀!

[复制链接]

33

主题

473

回帖

374

积分

溪流

积分
374
QQ
发表于 2006-7-3 15: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淇淇”是在2002年7月14日8∶25去世的,她走的是那么的安详,那么的孤寂。她是世界上第一头也是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她的离开使我们感到痛心,感到遗憾,感到害怕……
  从1980年1月11日到2002年7月14日的22个半年头,“淇淇”一直在中科院(武汉)水生所白鳍豚馆生活,它是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4头淡水鲸类之一。25岁的她在淡水鲸类动物中已属老龄,相当于人类70多岁。这22个半年头,科研人员通过对“淇淇”的饲养,在白鳍豚的饲养学、行为学、血液学、生物声学、繁殖生物学、疾病诊断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资料,产出了一批科研成果,使我国的淡水鲸类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长江内白鳍豚数量已从1986年的约300头降至不足100头。由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加上船舶螺旋桨威胁等因素,白鳍豚难以在长江其他江段长期生存。在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大熊猫、白鳍豚分别被视为陆上和水生保护动物的“旗舰种”。且白鳍豚更为珍贵。白鳍豚的价值不仅在于观赏,更重要的是具有仿生学、生物学、考古学、军事学等多学科的科研价值。
  去年武汉晨报的一条消息报道: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对拯救白鳍豚缺少经费。我们看到了,感到很不理解。白鳍豚是国家一级的保护动物,目前长江白鳍豚种群数量已不足100头,濒临灭绝,被国际组织称为“极度濒危动物”,为什么就没有受到重视了。现在人类的活动将自然环境改变,动植物都在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的世界就将变得单一,变得死寂。
我们与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取得了联系,我们的支持让他们感到欣慰。2005年3月20日校青协·爱心家园部分成员到中科院(武汉)水生所白鳍豚馆参观。白鳍豚馆是1992年建的,现在还是当初的样子,没有改变。在研究主任王克雄和一位实习的博士生的带领下,我们进了馆内,当然我们没有看到白鳍豚(“淇淇”不在了),馆内有4头江豚,他们很活跃,工作人员对他们进行训练,尾部抽血,进行研究。哨子一响,就游到了岸边,翘着自己的尾巴。他们双头(两个池子各两头)嬉戏,感觉并不是很寂寞。之后,我们来到了标本室。里面珍藏着各种水生动物。当我们看到了“淇淇”时,她被放在玻璃框内,让两根架子支撑着。大家的心里酸楚极了,没有什么言语来表达此时的感受,面面相视,不知道说什么。在旁边很多很多药水浸泡的内脏,有各种豚类的。
  面对白鳍豚濒临灭绝的现状,有很多人想,白鳍豚是不是可以克隆呢?利用克隆技术保护白鳍豚目前尚不具备可行性。克隆保护白鳍豚现在不过是理论上的概念和良好的愿望而已,目前克隆白鳍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拯救白鳍豚即使克隆白鳍豚能取得成功,其基因的多样性消失,将会导致白鳍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同样可能使物种走向灭绝。因此,有了克隆技术,并不意味着濒危动物就可以完全走出濒危灭绝的困境。
人工繁殖是拯救野生濒危动物有效途径之一。大熊猫、扬子鳄等珍稀动物的人工繁殖成功,使它们走出了面临灭绝的险境。近20年来,有关部门和专家们致力于白鳍豚的人工繁殖,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离成功还有相当远的距离。专家说,豚类是难以人工繁殖的动物,美国研究海豚人工繁殖,搞了70多年还未完全成功。
  我国在1996年建成的天鹅洲保护区为长江故道,由于河道改变,这里形成了3万余亩环形水面,仅在丰水期与长江相连。国家已在天鹅洲故道湿地建立了白鳍豚和麋鹿两个自然保护区。上世纪90年代初,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开始在天鹅洲引进江豚进行迁地保护,目前天鹅洲故道有江豚20多头,且平均每年有2头小江豚在故道出生,证明天鹅洲故道是江豚生活的理想场所。由于长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难以逆转,实施迁地保护已成为拯救白鳍豚的唯一选择和最后希望。中科院和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建议国家拨出专款,农业部、中科院组织有关科研和管理人员,组织有力的捕豚队伍,制造专用安全高效捕豚设备,再组织几次大规模的捕豚活动。尽可能地把长江里为数不多的白鳍豚捕捉起来,放到石首天鹅洲白鳍豚保护区和中科院武汉水生所白鳍豚馆,进行迁地保护和增殖。
  白鳍豚的“近亲”—— 江豚已在天鹅洲迁养繁殖成功,为白鳍豚迁地保护提供了范例,让人看到了一线希望。如果能捕到十几头雌雄白鳍豚放进天鹅洲保护区,就有希望慢慢繁殖起来。他们呼吁抓紧时间作最大的努力,拯救白鳍豚还有希望。如果再等3年至5年,即使国家有再大的投入,白鳍豚也很难抢救了。那样的话,人们称为“长江神女”、“水中大熊猫”、“活化石”的白鳍豚。将会永远的消失在这个世界。
白鳍豚的迁地保护计划,12年前就已提出,但因资金紧张一直搁浅。去年11月28日举行的白鳍豚和长江江豚保护国际研讨会上传出消息,今年将要对白鳍豚进行捕捞。研究主任王克雄说,1000万元是下江捕豚的资金门槛,另一位与会专家表示,要想将白鳍豚全部捕捞起来,则需资金1000万美元。据了解,国家已批准为白鳍豚捕捞提供经费,国际动物保护组织也筹得部分资金,但仍有资金缺口。
现在我建立了一个“长江水生物论坛(http://www.cjssw.com)现在更改为"长江环境"HTTP://WWW.CJHJ.ORG,为了拯救白鳍豚,志愿形成联盟的公益性组织。成员组成由高校公益性社团、武汉地区公益性组织、相关行政执法机构及关爱生物多样性的社会各界。为拯救白鳍豚,奉献自身的力量。为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而努力。希望得到关爱白鳍豚的人给予的帮助。而今天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环境的污染、资源的过渡利用,使全球野生动物的灭绝速度正在逐步加快……应该说,我们已经从大自然中索取了太多的利益,今天应该也必须为保护这些人类的朋友而尽一份力量了。
想一想,我们人类失去的东西已经够多了,我们还愿意再失去吗?
因为我想说的是:“白鳍豚——我们不能放弃你!”
维护自然生态,改善长江环境。

33

主题

473

回帖

374

积分

溪流

积分
37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15: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真的要努力。。。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
不要上演悲剧。
维护自然生态,改善长江环境。
发表于 2006-7-3 17: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中下游社团共同努力
不过我还没有见过什么行动方案
每个人都关心自然环境,理解、参与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改变世界,爱济溪
发表于 2006-7-3 18: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今年有几个暑期活动WCS支持的
关于扬子鳄的

白暨豚的还有待继续努力
用佛家出世心态,用道家入世修为用儒家中庸处世,用法家之术治世用易门与未知世界融合,做到天人合一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用心做事,用爱做人实在的行动胜过华丽的言辞

33

主题

473

回帖

374

积分

溪流

积分
37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22: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开始组织这方面的活动。
但是人手不够。力量有限制。
希望关心的朋友能够共同参与保护。
今年上学期,有部分高校在自己学校做了 保护长江水资源,拯救国宝白鱀豚的活动。
希望在下半年。我们集中组织活动。白鱀豚基金会不愿意牵头。各个高校也不是很愿意主办。。。挨。。。
维护自然生态,改善长江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9-7 01:24 , Processed in 0.03695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