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mb12345 于 2010-1-21 12:01 编辑
采访我家乡的NGO
——采访武汉绿色江城文字记录
采访时间:2010年1月20 采访地点:武汉绿色江城办公室(武汉市江汉区天门墩13号) 采访对象:柯志强 记 录:朱明滨 采访者:朱明滨(男) 职 业:武汉科技大学07级学生 采访过程: 问:绿色江城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答:绿色江城于2008年2月正式注册成立的,全称“武汉绿色江城环境文化发展中心”,简称“绿色江城”。
问:那绿色江城成立的背景是什么? 答:主要是以我2003年——2008年自费发起的“绿色环保万里行”活动作为背景。我为了响应绿色奥运的这么一个主题,就自费发起了“绿色环保万里行”这么一个活动,整个活动历时5年,走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途径500多个城镇,行程8万多公里,沿途拍摄了13000余张环境污染图片。经过这个活动,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关系着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于是我就成立了“绿色江城”希望自己能继续为环保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另外,加上我此前的活动拍摄了大量的环保图片,而且有很多都是第一手资料,这样我也有素材和资源去继续我的环保事业。
问:绿色江城从08年2月正式成立到现在将近两年了,那么在这两年里,你们绿色江城都做了些什么呢? 答:总的来说,在这两年我们除去“绿色环保万里行”环境教育图片展以外,我们做了四个项目,分别是“新公民计划——绿色呐喊,走进农民工子女学校”、“行走江湖---水资源保护”、“森林计划”、“联想公益创投计划——绿色呐喊,走进武汉1+8城市圈”。 首先是“新公民计划”,据有关部门统计,共有14万农民工子女在武汉接受教育,但是有很多农民工学校条件设备落后、缺乏环境教育素材、无法开展环保教育活动。于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得到南都公益基金的资助,我们启动了“新公民计划”这么一个环境教育项目,从08年到09年“新公民计划”项目让武汉地区82所郊区农村学校和城区农民工子女学校约5万名孩子受到了环境教育。“新公民计划”通过展览图片、演讲、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并且每次我们会在学校挑选十名“绿色种子”,进行后期的延续宣传,让这些绿色种子在本校园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行走江湖”活动,是拥有鲜明的本土特色。众所周知,湖北是千湖之省,武汉也拥有众多的湖泊资源,称为“百湖之市”。我们集结广大环保志愿者和户外运动爱好者以及社会各界朋友,根据武汉江河湖泊等水资源状况作为考察路线,以徒步行走加上沿途的考察、宣传、调研的形式,号召更多的社会公众来关注江河湖泊的生态环境。09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到09年10月31日(第13届世界湖泊大会在武汉召开之前),我们一共成功的进行了10期活动,公众参与人数约1000余人,行程200多公里。 活动通过对武汉主城区32个江河湖泊进行了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水体垃圾、岸边垃圾、湖泊水质如何、湖泊周边的不良现象、湖泊有哪些好的景象,并现场取水样查看水质等等),每次参加活动的队员都认真填写了湖泊的调查表格。同时队员留下的活动感言和对湖泊治理的诉求都在武汉绿色江城网站(www.tt65.org)进行公开发布。 相关江河湖泊公众调查表经过两个月的整理统计,相关数据正式公开。并在行走江湖第10期活动中,由现场参加活动的队员评选出武汉市最好的湖泊和最差的湖泊。(这在全国属首次) 全年10期活动,报名参加行走江湖的公众非常踊跃,从登记信息表看到,社会公众参加行走江湖活动的人员有:教师、文员、学生、机关干部、公务员、律师、会计、医生护士、老板经理、外企员工、也包括退休人员等等。 “森林计划”项目是由“武汉绿色江城”民间环保组织联合武汉工业学院GREEN FOURTEEN 环保团队,以及其他高校环保社团共同打造的环保爱心创业型项目。项目整合多方资源,在武汉市80多所高校设立200多个“废纸交换,免费复印”的印务网点。由项目合作企业资助网点复印纸张,武汉地区120万大学生就可以在“森林计划”的网点上用废纸换取免费的复印服务,各个网点回收的废纸集中处理所得成立森林基金,然后用于植树造林。 此项目让废纸资源得到充分的循环再利用,不仅保护了森林资源、减少了污染排放、又提高了大学生的环保节能意识,同时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的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项目的实行不但减轻了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并为大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及就业的机会,也为政府分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题。目前次项目正在推广当中。 “联想公益创投计划——绿色呐喊,走进武汉1+8城市圈”,是在联想公益创投计划的资助下,在上海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的支持下,我们向武汉1+8城市圈的农村学校中,通过展览、演讲、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的环保教育宣传活动。 “武汉绿色江城”通过开展在武汉1+8城市圈中开展环境教育系列活动。目的是想改善武汉1+8城市圈中农村学校条件设备落后,缺乏环境教育素材而无法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的现状。让更多农村学校的学生同样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从而普及环境教育, 让这些“留守儿童”真正和城里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健康快乐成长。这个项目也可以说是“新公民计划”的延伸和发展。
问:柯老师,你自身从“绿色环保万里行”到现在运营“绿色江城”,这些年来的公益事业,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谈收获的话,物质上的谈不上,主要是精神层面。做公益,大家都是自愿的,没有利益驱使,这样使得我们的工作更纯洁。在做环保的同时,我也充分体味到了环保带给我们的快乐。当然我个人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一份责任,是一个青年对我们未来环境的责任,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责任。
问:柯老师先前是从事什么工作?就是在你开展“绿色环保万里行”之前。 答:先前主要是从事设计、策划方面的工作。
问:那你认为你还会在绿色江城待多久,或者说你在环保NGO会坚持多久? 答:其实在成立“绿色江城”之初我就考虑过,我给自己三年时间,如果在这三年里,我没有取得什么成绩,我会选择放弃;但是就目前的运作来看,我所做的也都是一些小事情,也都是力所能及的,也谈不上什么大的成绩,但是社会公众还是认可的,我只能说:“环保,任重而道远,对于我来说,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
问:从“绿色环保万里行”到现在的“绿色江城”,在你的环保生涯中,给你最大帮助的人是谁? 答:给我最大帮助的不是一个人,在这些年基金会、其他公益机构、新闻媒体、政府、社会公众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没有他们的鼓励支持和认可,我不可能坚持到现在。在绿色环保万里行的旅途中你不可能预测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变故,困难时刻跟随着里,路上行人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都能给我很大的勇气和毅力走下去;在绿色江城的发展当中,如果没有基金会资助、其他公益机构相助、新闻媒体的关注、政府的支持,社会公众的参与我也不可能做的这么顺利,所以我要感谢是整个社会!
问:柯老师,你们有3名全职工作人员和6名兼职,那在工资待遇方面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工资的来源又是哪里? 答:对于全职人员每个月有800元左右的固定工资,另外中餐是在对面报社食堂吃工作餐;而兼职人员我们没有办法给工资,我们能给的就是机会,活动的机会、培训的机会以及交流的机会等等。而工资主要来源于是社会资助或者政府购买我们的服务以及项目人员预算开支等等方面。
问:那柯老师你认为目前“绿色江城”面临的最大困难时什么? 答:我认为有三个:专业化的人才、充足的资金保障和更规范化的管理。当然这也是目前国内很多NGO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就像以前我说的:我认为目前国内很多NGO都得了“白血病”,就像“白血病患者”一样没有自身的造血功能。在机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过于依赖基金会或者外界的资助,不能自谋生路,没有自身的造血功能。
问:柯老师,这两年绿色江城都运作的很好,那能不能为我们展望一下绿色江城的未来? 答:我们的努力方向就是更加专业化、规范化,逐步提升我们的公众认可度,全力打造华中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民间环保组织。 (注:此记录根据当天的采访有所删节和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