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821|回复: 0

【转】志愿精神:中国新公民的闪亮徽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 23: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志愿,意味着主动承担某种责任或使命。
  志愿精神,在摆脱了旧时特定政治文化氛围中流行的被动奉献观念后,强调奉献精神与实现个人价值的主动结合,是对雷锋精神的升华。
  志愿精神是现代社会张扬个性、强调自我价值的特色产物,本着“我为人人,实现自我”的精神追求,具有这一精神品质的公民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创建社会和谐的主动力。
  志愿者,主动践行志愿精神,因此成为当代最具风格的人群之一。

剖析志愿精神

· 什么是志愿精神?
  国际上给真正的志愿精神作出定义,一必须是志愿,二不为报酬,三是利他。志愿服务是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

· 志愿精神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做志愿者是利他精神与利已精神的结合。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的动机是复杂的,既有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意愿,也有充实自我、锻炼才能的需求,甚至有一些明显利已的因素。在真心提供服务的同时,志愿者也获得被尊重感的满足、成就感的满足、交友需求的满足、非正式组织领导才能锻炼需要的满足等,是综合性的的收获。

· 志愿精神的发扬需要怎样的外部环境?
  志愿服务走到今天确实需要建立一个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外部机制:首先,要推动社会更多的人去认知;其次,要推动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内部机制:首先是对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再有就是对志愿者的培训问题。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社会化活动,光凭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机制建设来保障志愿精神在我们的社会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志愿精神的时代意义

· 时代需要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了帮助,而且自身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和发展。

· 从社会学视野看志愿者精神与和谐社会
  这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是推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和谐社会就是充满志愿者精神的社会,科学发展观就是充满志愿者精神的发展观。志愿者精神、志愿服务以及由此派生的志愿者组织体系和志愿服务网络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结构性因素。

· 志愿精神与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与志愿精神有许多相通之处。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目标,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志愿精神则是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社会化的象征,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题中应有之义。胡锦涛总书记把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精辟地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深刻地点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的精髓。而从志愿精神和志愿实践活动看,它与和谐社会特征方方面面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5 08:31 , Processed in 0.0271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