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903|回复: 0

速记分享:分论坛一之普氏原羚项目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4 13: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长安野人 于 2010-3-24 13:37 编辑

中国第六届大学生环境组织合作论坛
时间:2010年3月19日  上午
地点: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报告厅
分享主题:本地化,根据地方特色环境问题进行项目创意——普氏原羚项目

    主持人:大家早上好,今天早上分论坛叫从创意到行动,主要是以项目案例分析为主,请大家也互动地参与进来,刚才大家看到的视频是兰大绿队分享的普氏原羚园林项目,对于任何一个品牌项目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刚才的视频当中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看到他们提出的品牌项目建设的问题,今天就由兰大绿队的赵强同学来分享一下在这几年普氏原羚项目过程当中的经验和问题。
    赵强:谢谢主持人,谢谢在场的各位代表。我先问一个问题,就是刚才大家都看了这个小短片,有谁在放片子之前听说过普氏原羚项目的?谢谢,看来人还不少。普氏原羚项目起步比较早,时间比较长。
    今天我知道给大家作的不是以前经常做的那种项目展示,我作的是六年的,每一届我都要简单地阐述一下,可能有些地方并不是很清晰,或者说比较片面,我希望大家带着发现问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或会留时间给大家讨论一下。
    前面是一个普氏原羚的简单介绍,这个大家看一下就可以了,之前也有介绍。就说一点,普氏原羚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存环境比较分散化,他所生活的地方既也铁路,也有牧民,所以基本上没有他自己的家园,所以这就是当前比较严重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引发了很多问题。
    我先把每一期项目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然后再把我所理解的项目的缺欠、创意给大家说一说。
    普氏原羚项目一期是2003年11月份,当时参加了清华大学BPCP生物多样保护项目的培训,普氏原羚做的是非常偶然的,我听说伊始,王文(音)到兰大图书馆找一本杂志,这本杂志就是写普氏原羚怎么濒危的,在西北这种濒危物种非常多,他当时以宣传保护普氏原羚为中心写了一个策划就递上去了,没想到获得当时普氏原羚的金奖,当时得到了三千块的资助。然后在2004年寒假的时候就开始作了一些项目,当时王文说了一些话,我们之所以能够申请到这个项目,得到这个奖,并不是因为咱们这个策划写得有多么好,而是因为普氏原羚这个物种太需要人们保护了,因为它是西北地区濒危物种的代表。这个是一期项目简单的活动情况,因为是第一期,先是在收集资料,初步了解普氏原羚的习性,历史分布等等,这些都是一些皮毛的概念,其实当初有一些把项目积极做下去的想法,但是不成形,也没有真正拿出来进行规划。这个是一期项目的亮点,因为一期项目是2004年的时候开始的,当时在兰州大学,好象周边的高校里面像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就非常少,所以当时我觉得能够启动这个项目应该说是非常大胆、有勇气,因为这个项目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有些也是批判这种长期性项目,长期性项目你就这么选,而且又没有什么规划,你去做的时候就像第一期所做的内容一样都是皮毛,这一点就是能够排出外界的干扰,你去踏踏实实的把第一步做好这是一期项目的亮点和勇气。
    第二个是队员招募,当时招募是面向全校的招募,有兰州大学其他一些非绿队的人经过面试选拔进来,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高校的交流生。
    第三,筹备资金的时候在一期就显得比较容易一些,因为当时得到了三千块钱的奖金,当时学校也非常支持,给了7200经费。所以资金在一期比较充裕。
    第四个是宣传规模,当时可以说在宣传上做了很多规模,就是方式涵盖得比较全了,像媒体、报告会,还有咱们的现场宣传,还有其他宣传方式都体现到了。
    缺欠问题,第一就是传承问题。第二个,考察不深入。当然这也是长期性项目或者品牌性项目的基础,如果你要去这样做的话,你第一步做的是全面,而不是在一个点上往深处挖。
    创意就是大胆启动项目,还有定位在西北,还有与校方和NGO的合作。
    这是二期的一些简单介绍,我就不念了,大家稍微看一下。
    二期项目的亮点这个是由绿队的领导层把这个项目重启的,而且是由绿队的负责人带动起来的。第二点,二次项目的重启我觉得是对这个长期项目最大的帮助。第三,关注民生。应该说一期项目在做大学生调查的时候有很多点,二期项目在做的时候他会选其中的一些亮点做,然后就选择了关注民生,也就是当地牧民的生态习惯,当地牧民对环境意识看得怎么样。第四,环保人士。我简单剖析,世界上第一章普氏原羚的照片是由××老人拍到的,当时取了一个名字就是“中国对角羚”。缺憾问题还是传承问题,在人员招募的时候显得不是很正规,还是全靠招募,但是很多情况下是我感觉你行就来吧,在中期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团队的一种浮躁,在后期的时候大家都不愿管事了。二期项目的创意,我觉得就是项目传承,还有社团导向,因为绿队以社团的方式把这个项目启动,其实是有引导项目的计划,还有就是开始接触环保人士,希望可以通过环保人士促进合作,其实普氏原羚从始至终都是跟合作离不开的。
    这是三期项目,数据测量。三期主要做的应该是这两方面,一个是生态考察,把保护区内所有的青藏涵洞都测出来,因为之前铁路部门的反映是这两个涵洞是为了这些物种通过的,避免他们生存的环境支离破碎,因为这两个铁路又分开了两个犬种,包括他们的生存活动都有一些局限。这个是三期的口号“走进羚羊,走出困境…”。三期的亮点就是团队建设,当时也是绿队体制的一个变化,绿队在2006年以前是没有团队建设,然后在2006年兰州大学绿队组织,他们进入各自项目的时候保持着一种团队协调的默契。第二个是与政府合作,三期项目的负责人跟政府接触很多,包括青海省环保局、林业局接触都非常多,其中有一个媒介人是一个处长。第三个收集一手资料,当时收集的一手资料到普氏原羚保护区照了很多照片,当然这些照片都是属于高清晰的,然后存留下来,之前是没有的,包括科研届、其他官方网站都是很难搜到的,过了三期项目不久,青海省科技馆就找了绿队普氏原羚这个项目,调了普氏原羚的照片作为珍藏。我觉得这方面绿队也做了一些实际的作用。第四个是扩大宣传,当时三期做了三场报告会,一个是在兰大的渝中小学,一个是在本部,那个推广效果还是蛮好的。还有就是青海的环卫赛,这个是一个偶然的,应该说给保护区还有普氏原羚都作了很大宣传。缺憾是考察资料的后期处理,前面我说到考察了这些青藏涵洞的资料,那调查数据给谁呢?我想你们在项目当中也遇到过这些问题,当时我们就遇到这种问题没人要,当时叫做青海湖的野生动物保护站,但是这种粗泛的管理方式是不科学的。创意我写的是与政府深入合作,在这个方面三期项目就是政府提供了一些资料和宣传信息,还有一些你做信息的信息、生态考察的能够都是政府提供的,还有住宿的地方也是当地的公安局提供的。这个就是咱们项目的一个接触点,我们会接触到很多合作单位。
    四期项目,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换个地方,当时很多队员们,从二期就开始传承了,接到四期的时候很多队员就纳闷,因为三期已经做了很多了,照片也拍了、宣传也做了、青海湖也利用上了,我们没有什么可突破性的,我还可以重复做下去,重复做下去有影响。所以四期项目有两点,一个是换了地点,跑到甘肃,在三期居民调查的时候有很多牧民说有些羊翻过了祁连山,四期的队长很有风险的一件事就冒险去了那个地方找羊,四期的任务就是去了甘肃山丹县。项目组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关注到普氏原羚的生活状况,如果是在甘肃分布的话,那么保护的政府部门也会因此关注的,因此希望在地域上打开普氏原羚的局限,如果仅仅局限在青海湖边的话,也许可能有影响,但是咱们换一个角度,像四期这样打开一个视眼也是不错的。同时四期跟科研届也是联系很紧密的,四期的时候一直在联系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蒋志刚(音)老师,四期项目把照片给他发过去了,让他鉴定一下,他也是非常友善的,在2008年的时候还亲自过来,跟四期队员商量、讨论这个事,看最后能不能确定。缺憾就是你跑道了甘肃地区就是青海地区就断了,这样就不利于后期的发展,媒体效应比较弱一些,因为在甘肃是初来乍到,所以相对是比较弱一些。创意就是与科学届深入合作。
    五期项目当时队长跟我们说得非常明白,当时我也参加了,就是宣传,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五期队长大胆地决定,回到青海地区,因为第二点就是在2007年12月份的时候建立了普氏原羚特护区,因为这个区算是建了,但是里面的东西据我们了解是没有的,我们希望过去给他们填充一些资料,或者是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媒体宣传一共16天的青海实践,其中有7天就是在青海宣传,当时媒体关注度还有市民关注度都是非常高的,在五年里都是最大的一次。五期的亮点就是借助客户站,进行一些考察。第二是扩大了宣传力度,我不知道在2008年以前有多少社团的人知道普氏原羚这个物种,但是在2008年以后这个宣传面真的扩大了很多。缺陷就是把四期任务搁浅了,所以完成四期的任务鉴定。二是后期标本采集,因为2008年那个时候太复杂了,拿个高纯度的酒精火车站都不让拿进去,没办法运输就和北京那边的联系失去了。第三,团队问题凸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普氏原羚的文化是什么,这种项目文化的形成,更多的是让这个项目变得独立,或者是自主,这样它就很容易脱离大的团队,当时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这个项目跟整个协会的人有一个隔阂问题在里面。创意就是与媒体深入合作。
    六期是我带的,六期定位是解决了一个生态问题,我当时定位的是把生态考察做好,在前期采点的时候已经有保护区了,是欧盟基金投入的钱,然后山水保护基金去执行的,他们投资了50万进行拆卸的工作,但是在拆卸的工作中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整个保护区160.8平方公里我们在拆除的过程中很难保证科学性,那些专家、教授在做考察的时候,也不知道有没有考察,他们考察完之后就走了,也不会给保护区站反馈任何的资料,所以这个保护带里就没有什么资料可以供NGO在项目过程的参考,我们去年就做了这个事情,用GPS定位系统绘制了网围栏的分布图。普氏原羚在官方的说法是不足600于止,而时间情况是比较多一些,但是仍然是属于极濒危状况的,政府说是一种隐性保护。六期项目的亮点我认为是生态考察中的特殊角色,三期的队长就说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做一些老百姓、牧民做不了的事,那些教授不愿意做的事,因为如果在草原上有很多网围栏还不能开车,你必须得走路去找GPS定位,所以这个工作是非常难的。第二是延续宣传力度,六期的宣传也是结合五期的情况,一共做了五次宣传,分别是在青海市中心、在保护带,最后决赛的时候也在市中心。在三期的时候虽然在保护区做过一次,但是那个时候没有专门保护普氏原羚的说法,现在是普氏原羚特护区,是一个专门的组织,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宣传能够推广出去。第三个,NGO已经在投入保护区建设。缺点是区域推广效果不太好,这个是我们队长在计划的时候一个想法,六期的时候纳了6个交流生,我们希望把更多的、更广泛的学生社团的人拉过来,他们回去的时候也能宣传这些,让大家一起来关注,甚至一起来做这个项目,学生联盟的一种构想。第二,普氏原羚基金的建设。六期我觉得可能在大学生环保组织的合作上扩大得比较多一些,因为当时跟青海大海跟青海师范大学都有一定的联系。

    主持人:刚才通过他的分享,大家对普氏原羚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从这个了解的过程当中,大家可以察觉到一直贯穿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做传承的基础之上,寻找新的项目突破口,这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在做品牌建设的团队面临的问题,然后这一个项目为什么选它呢?我手上有一套明信片,一共10张,每一张记录的是一个获奖的项目,在10张当中唯独第二张是来自学生社团的,我们请当时来做项目评估的NGO合作部的合作官员。
    刘盛:谢谢大家。我跟这个项目的渊源其实很深,在策划这个奖的时候有很多考虑,例如奖项的分配等等,那时候我还没加入现在这个SE基金会,我是以外部专家的身份,看你们提供的有没有作假,第二看一下这里面有什么亮点。去了之后很多东西让我自己很感动,因为我自己不是环保专家,也不懂环保,我自己也没有真正实操过一个真正的环保项目。但是我站在一个做项目管理的角度去做这么一个事情,回到今天的主题“从创意到行动”,你要得到大家的支持你这个创意必须很好,他选了一个好点,这个地方这个区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在青海湖边上。因为你这个创意,所以BPCP才会支持,因为这个点是相互出彩的,这个点肯定是要选好的。但是光是有创意也是不够的,因为我们大学生是非常有创意的,从项目改变的层面那个完全是不行的,你光有创意没有性是无效的,所以一定要行动,怎么一个行动法,其实兰大绿队有两个亮点。
    第一,一个事情从2003年建设到2010年还在做,赵强是第六届的队长,如果一个事情已经做了10年我不相信它不会成功,这是一个最核心的。最棒的一个事情我觉得在大学里面捡垃圾这个事情非常好,这个项目其实很简单就是捡垃圾,但是人家干了这么多年,所以这就是品牌项目。所以回到另外一个想法,我们以前的队长王石(音),你做一个创意的点你能不能在10秒中之内告诉大家,兰大做得就非常好,我就是做保护普氏原羚的,这个问题很简单。你想到兰大绿队的时候他有这么一个项目,这就是他的品牌,对外的时候我会告诉他我们做过这样一个事情,这也是为自己加分。
    第二个,这个事情有一个层层推进的问题。你做10年如果没有变化的话也不行,我专门去了他们的学校,跟他们去聊,我印象非常深刻,这些孩子太了得了,他知道我们是学生我们不是专家,他知道我们是学生不是天天跟藏羚羊在一起的人。因为这个事情太轻了,所以他在宣传的时候能够整合一串,把这个资源打通了。他们整合跟北京的有联系,而且兰州大学很多的专家,包括动物学会的专家、项目管理的专家都在大力的支持他们,我在以前的大学生是没有看到的,是越来越深入,当然现在呈现的结果是做得非常好,也因为他们后面做了很多研究性的东西,这个对于大学生来是难能可贵的。
    还有一个,我要特别关注人。我也对他们这个团队特别感兴趣一点,我自己记得在青海大学,我在考核的时候因为那时候3月份是冬天,还在结冰,他们去了4个人,我们去了3个人,7个人喝酒喝了几个小时最后他们都哭了,他们就讲他们每一个人跟普氏原羚的故事,他们跟这个团队的故事,他们做选择的时候那种体验、抉择,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两个涉及到谈恋爱的事情,但是这个事不足以让谈到,往往是他们跟藏羚羊的互动他们的一个使命感,刚刚赵强也说了,他们的团队文化是三年形成的,他们知道他们的团队文化是什么。我的评论到此为止,作为大学生来讲他们在我的心目中做得是非常好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负面的东西由谁来说,有请录维维先生。
    录维维:一个项目坚持了这么长时间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如果说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既然一个好的项目为什么我坚持这么叩门呢?叩门的原因是因为我的项目走到了尽头,所以你越走越偏,实际上就偏离了你项目的主轨道了。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可能我说话大家不太爱太听,普氏原羚项目从建立到现在我是很清楚的,这个项目从一开始是很不错的,但是第二期到第三期的时候就出现问题了,因为这种一个物种项目,没有找到保护的一个宣传量。所以说你没有找到这个生存面和普氏原羚保护与自然相互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的项目能更好地在中间保护普氏原羚的价值,而绝对不是宣传,你就是把这个东西宣传成世界上人人都知道的东西,如果说你找不到普氏原羚生产链之间的关系是保护不下来的,人人知道要人人有行动,他知道不见得有行动,只有你把这中间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有价值的。所以要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这个问题根源周边产生的问题,才是你品牌走下去的过程,而不是你这个项目做了几十年来宣传你几十年的成果。
    李弘:我特别激动,如果一个学生项目能得到大家这么广泛的争鸣,或者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这个项目去年我也参加评估了,这个过程我一直到2004年离开西安的时候,我对学生环保社团的记忆就停在那个时候了,因为能说得上的品牌项目我知道的就是垃圾回收,红树林,然后当年换清社在做保护,盛大的就是兰大绿队,我们昨天的数据是1400个环保社团,但是能坚持下来的有个个。作为一个自然保护的研究,我们不管是研究熊猫、黑猩猩,他们没有超过任何一个基础类的项目是超过10年的,他身临其境在那个地方观察,这是一个自然科学的东西,不是简单地在校园里能完成的项目,反过来我们环保社团大部分还在做宣传。所以这个东西就很现实,你没有自己的一个专业方向,只能谁给钱你帮谁做事情,当然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锻炼、可以凝聚社团,大家最后工作都要去广告公司、或者公关公司吗?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值得反思的。
    第一,刚才说的保护站。国家的保护站很短缺,不可能把100多万的地方用来做GPS定点。第二,专业部分的技术收集。既然我们都知道没有任何一个林业部门或者国家保护部门关注这个物种,那这个时候通过我们的调查宣传推倒了专家都来认可。从你确定一个项目的时候,你怎么把它变成一个具体行动,而且这个行动看似是一个偶然性,但是也有它的必然性。学生做活动有几大激情,第一就是兴趣,而且这个团队当他做成了一个大的品牌,在学生很有名的时候大家都想进入这个团队。回到这个专业性上来讲,从宣传的角度讲,我们做社团大部分的作用体现在宣传为主,但是回到项目的层面,作为一个真正涉及到具体动物、具体专业领域的事情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和基础调研研究。当然如果是某一个科学院的老师、博士长期做这个事情会好一些。维维点到的这个部分也很好,如果你每年的亮点是考虑你宣传的目的,2001、2002年的时候,你去向所有的公众公布我们去保护到的照片,可能会引起轰动,但是之后就不是了,做NGO你已经不能给社会提供新的产品了,过去你已经给大家提供过了,你需要一个新的东西给大家提供,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所以这个时候专业化,我看他很多地方提到了项目推广,你为什么要推广?你是希望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参加你的社团?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推广是把你们好的经验和模式推广出来,作为普氏原羚是一个附带的产品,学生在讲创意,回到这个话题上,如果你们所有的队员都很清晰地知道一个物种是什么保护的,现在一个大的机构无非是在做这些,第一了解他相关的问题,第二他相关的利益角,在这里面针对不同的利益者做不的项目,如果我们所有的队员在这个过程当中都能得到系统的锻炼,你就拿这样一个案例,你去大的保护机构能把这一个逻辑表现出来就没问题,肯定要你。
    主持人:谢谢李弘大哥的分享,从李弘大哥的分析当中可以作出谁是做项目选择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给大家三个问题的机会,我们保留一个问题给赵强,让他在以后的项目当中也有明确的方向。
    提问:赵强你好,我这边有好几个问题想问你,这个项目你们做了这么多年,有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我刚才在看六期活动的时候我感觉缺少一条从上而下贯穿的一条,比如国家会有“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我想问一下你们有没有一个长期的目标,当然你们总体目标是保护这个,但是每一个阶段有没有一个规划?
    赵强:应该说实际当中是没有的,因为每个团队代代的更新是比较快。
    提问:你们现在有没有解决方法?
    赵强:我们已经退了,或者说四期的队长已经退了,但是他仍然在跟六期、七期的队长在交流,让他的大脑意识里有这么几年的项目。
    提问:这也是我想问的另外一个问题,你们大二是队长,大一是队员,但是无论怎么做的话你不会超过两年,就算是前任再怎么给你做提示,他无法代替你,你们是不是存在很多重复性的地方,然后你们是怎么做?就好象你刚才做的转战到青海,你们也感到很迷茫?
    赵强:能不能请嘉宾回答一下。
    主持人:他想诱导赵强说一个要么就是做战略规划,要么就是专职化的。
    录维维:一个项目部存在重复问题,因为项目产生本身是具有临时性的,当临时性结束的时候你的项目团队也应该结束了,所以不存在传承性的问题,关键是你相等招募的这批人怎么能融入到你这个团队当中,不是说你怎么想办法把原来那批人传下来,最重要的就是你怎么缩短项目的融合时间,其实很多在做团队建设里面的做,做管理的一层人根本不管做项目,就是以一个任务出来的,如果说你是一个有用的人的话你就能融入到这个团队里面,关键是你怎么缩短这个融入时间。如果你不懂得团队融合的话你的团队是散的。比如我们的学生是一年一期,如果你能在一年之内找到一个很好的团队融合人,我现在做的是普氏原羚,我只需要把头拉过来讲一下普氏原羚的管理是怎么样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事实就是。谢谢。
    龙海铮:我今天身份可能稍微不一样,我回答一下传承的问题。我们中华民族是很善于传承的,四大文明古国好象仅存的就我们了,我们是靠什么来传承的?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文字的记载,我们的文字没有断掉。我觉得作为一个组织、一个社团、一个企业,他要走得很深入、很强大,必须要有自己的历史,要记录。包括我们今天的会议也要记录,我相信下一届的论坛,再下一届的论坛肯定也有同样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记录了,之后的同学看了这个就可以不用谈了。今后最好可以专门抽一个这样的部门专门记录。第二,要学习,不要没学习,没有把过去的历史了解之前就干活。我认为两点,第一记录,第二学习。谢谢。
    提问:刚才我同时刘盛也说了很多我们作为主委会评审作为生态奖的情况。因为我是跟着当时的评委会,包括环保会的专家,包括有民间NGO的专家,在最后的评审的中间兰大绿队会进入前10,当时我们有一个标准是很少给去异地做项目的,因为我们在项目评审过程中我们发现绿队这些同学去了普氏原羚保护的地方,他们不是去拯救世界的,也不是去指导当地人民的,而是他们去了这么多届下来他们做了很多很详细的调研,无论是关于普氏原羚生存状态的,还是关于当地居民生活的,而且在调研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非常细致的,去发现问题、关注问题。当时2009年3月份的时候,在他们的报告里面有一些网围栏这些,就是很现实的对这个物种产生的威胁,我也很高兴他们今天有进一步的行动,去做GPS定位的工作,虽然这个工作可能在做的时候我想象到很无聊、很枯燥,要在那么大的范围里面用腿去量这个,但是这个就是我们能够真正为物种做的工作。第二个,我们奖项当时就是合作共鸣,这也是我看到普氏原羚项目最有价值的一点。刚才那位同学他也提到,他们现在跟山水合作,包括当时我们审这个项目的时候,也发现他们跟当地的政府部门、跟这件事情有关系的政府部门,他们一路上遇到所有的人都能够产生联系、产生合作,都能够去看人家做什么,因为刚才有一位老人,我不太知道他们叫什么,你们没有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我想说的是我们作为学生活动来说,我们是要真正的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指望一个人去解决这个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我们要去找到跟他合作的人,我们在各方面也有专业的人在做研究,有周边的学校,有NGO组织,大家发挥各自的所长,一定会有我们做的事,而且是跟大家一起促进保护,也不是说太极端,我们自己一家去解决,没有一个问题是可以一个人解决的。谢谢。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留给赵强。
    赵强:对迫切的问题就是关于资源整合的问题,我想问一下录大叔。因为刚才刘哥说了,我们做到第七期,有没有第十期,我当时激动就说出去了。我想说得不太全面,就是他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去做,我们现在几乎和大部分的理念是这个项目必须该产生一种固定的组织去营运了,而不是再由我们代代的去维护,这种只能是学生性。刚才在整合资源讲了六个方面,少了一个NGO,加起来是七个方面,就是科研、环保、社团、政府、校方、媒体、NGO七个组织,这七个组织怎么才能联系在一起去成立一个社会上子基金营运的组织,现在我们也非常希望这个项目做平然后平稳地运行下去。
    录维维:其实你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了,但是有一点你没有做分析,就是说你要围绕普氏原羚为中心,他会牵涉到哪些利益关系,在这个利益关系里面,简单给大家说一下,比如说普氏原羚在一个圆圈的中心,它会有很多关心的触角,然后这些触角之间是有一条线的,如果学生社团做不到专业,你可以把这中间的线联起来,也就是说作为利益相关方的这条线,比如像他们现在做的跟科研大学做的这个线,如果你能够把这些线完全地和普氏原羚联系下来就很好了。很简单,你就是联系跟利益相关的一条线,把这条线联系起来你就很伟大了。作为NGO本身就是在做这个事情,他不可能再一个地方长远地做一个事情,NGO就是要把中间的线联系起来,如果说有大白纸我可以简单地给你画一下,你现在要做的是不是大量的搞宣传,你在这个普氏原羚中间有哪一些相关人群在里面,它所存在的优势、劣势,所以这就是你将来的项目规划,而不是我要建一个特别伟大的东西,就这么简单。所以说你项目现在走不下去的原因,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各个利益关系中间做什么,如果你把这条线弄清楚了,你会做很多事情,别说10年,你20年都做不完,但是如果说你现在的项目因为你走到瓶颈的原因是因为你走到这条线的极致了。
    李弘:维维讲的东西已经很具体了,为什么可以做下去,很简单环境教育,刚才看到很清楚,牧民拉来的牧草不是给自己粮食的,这是我拿钱给你保护的,这不是你主动要保护的。第一点,跟牧民的接触,你的小孩从小开始有环境教育,那也许可能以后就不需要用协议保护,拿钱交换的方式。当然他的生活改善是另外一个问题。第二个,教授,很多教授不关注这个问题,因为国家没有给他经费。媒体、公众等等,只要各个方面找到点,一个项目可以挖掘
很多方面,他的利益相关方都可以做下去,包括公众宣传,我们做的项目为什么要请国际司仪公司做,而不是做普通的NGO来做,因为我们办会不是专业的,所以我坚信这个事情一定会坚持下去的,而且我相信提到普氏原羚就会想到兰大绿队。
    主持人:普氏原羚的项目就先到这儿,下面由邓同学给大家分享绿地图项目,大家也看一下青国青城项目做了这么久有什么成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8 19:33 , Processed in 0.03614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