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漩涡.鸣人 于 2010-6-26 08:29 编辑
上次参加cef6本来还要介绍一个社团文化建设,由于时间的关系,我的临时做了调整,没有分享。当时介绍了fresh橙子讲的那份。我倾向于制度性改革引导文化建设。下面一点观点还有两个附件,附件ppt是本届集训队时做培训用的,没有图片,有两个搭配ppt里面全是图片,太大了,就没传上来。分别是fresh和绿队的两个图片展示型的讲稿。
PS:个人经验和观点过多,容易偏颇,大家有不同意见或建议多多提出哈!
————————————————————————————————————————————
兰大绿队文化建设与发展 兰州大学绿队
小强 社团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家文化的“苏醒” 绿队的家文化是2004年当时的绿队负责人苏姝提出来的,当时的口号是:兰大绿队 我们的家。这一口号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绿队家文化掀起之初的冲锋号角。家文化建立的初衷是团队的合作,当时正值绿队内部团队管理涣散,团队氛围低迷的时期,可以说是绿队比较艰难的时候。 家文化的兴起,随而是绿队开始以各种方式来慢慢建立家的氛围。 04年,文化口号的提出——兰大绿队 我们的家;会长制改为三长制,使得管理层的精力得以收放,开始重点投入文化建设。老人、小孩、骨头、骨灰的口头概念被推广。 05年3月,绿队非正式的集训队组建。在每周的几个晚上,把大家聚集到一起(操场),进行体能、游戏、唱歌等活动,促进大家相互沟通、认识以及团队合作。 06年,设立绿行小组制;野外部组织开展面向全绿队的冬训;兰大绿队第一届集训队正式成立。 当时的部门,往往在于培养能力性的人才,很少有团队融合和文化渗透的机会。通过建立绿行小组,每组由两三个大二老人带二三十个大一小孩,老人们以家长的心态去关注、关心自己小组的孩子们,各小组会有定期的聚会,一般是两周左右一次,老人会和自己的小孩们讲一些绿队的历史、一些基本的环保理念,偶逢节日时会发信息祝福孩子们,让每一个小家先热起来。平时还会及时通知绿队开展的校园活动,鼓励孩子们去更大的圈子里学习、交流、融合。 冬训是包括简单体能训练、游戏、环保歌曲、传承历史文化的于一体的临时性团队。是促进大家相互认识交流,团队融合为主要目的一个文化载体。在每年的10月左右开始。现在的冬训则在向自然体验、环教、观鸟全面兴趣培养的方向发展。 集训队创建初衷是为培养暑期项目或交流队员的各项素质,例如:体能、团队、项目执行、筹划思考等等。于每年的3、4月份开始,相比于冬训,更侧重于团队合作和能力建设。 通过这样的团队建设平台,渗透家文化和增进团队归属感。 07年,野外自然体验的成熟。孩子们刚进入大学时有很多的放不开,近两年的五一营十一营,绿队野外部会组织几次野外自然体验。通过带队老人的引导,对绿队子文化WS文化的培养也有很好的效果。 08-09年,绿队三执委中的监察长逐步明确了主管团队建设的职责,其中就包含社团文化建设。这种组织改革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有作用的。 各绿行小组的老人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们一起去爬山、包饺子、摘苹果,以促进感情。在中秋节或元旦节时,还会为自己的孩子们送上一份礼物(一个苹果,或是一个橙子等)。 各部门的负责人(通常为三个左右)也潜意识的分工出专门负责搞娱乐活动和部门团队建设的负责人,剩余的负责人则会重点负责部门职能建设。 6年多的文化培养,如今形成了这样的概念:绿队是一个大家,而各个小组、部门、活动团队又分别是一个个小家,每一个小家都是大家的一部分。孩子们成了老人后再去守护自己守护的新家。 即便有许多孩子在大一时就会离去,但他们至少在绿队经历过绿队的家文化,感受过这个家里的温馨,老人的关怀,还有一起玩乐而结实的兄弟姐妹们。绿队也许没有交给那些孩子们多少环保的东西,但至少能够让他们经历了家的味道。他们不会觉得后悔,遗憾。 而留下来的孩子们,当他们慢慢与绿队共同经历时,就会懂得这个家需要他们的守护,守护这个家的信念,会让他们和余下的同伴一同去践行这个家最终的使命——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环保! 二、猥琐文化的引进。 因为做环保有时候会觉得很累很枯燥,于是在传承主流文化的同时,绿队也从其他的兄弟社团中引入了有关快乐环保理念的子文化——其中不乏有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的WS文化。那麽对于WS文化,刚才橙子已经给大家做了细致的讲解,我就不再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