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組織行為:個人對“做社團還是做環保”的回答
1.0版
10年的環境日,我接受晉青現任總幹事杜杰的邀請,去山西太原跟參加“第十屆山西大學生綠色論壇”的山西志願者們聊天。當時記得在嘉賓分享環節,有一位志願者提了“如何留住環保社團的會員的時候”這個問題,作為當時環節主持人的我,等嘉賓說完自己的話之後,做到了嘉賓席上,講了自己的感受。也算是自己第一次在正式場合表達,“做環保還是做社團”的看法。
1、先做社團再做環保。因為社團是平臺,平臺對於團隊很重要。
2、做環保,先做好感性的環保,一定要經常反問“我們的理性在哪裡”。
回顧每一個人的一生,從在娘胎里,到出生、再到小學、中學、大學、工作(創業或進入公司)還有我們的生活的環境,都是一個平臺。娘胎里的時候,平臺出了問題是最嚴重的,那就直接沒有你了;出生之後,你天然的就有了一個平臺,這就是你的家庭,沒有家庭的支撐大多數人是沒有辦法走到現在的;沒有小學、中學、大學這些平臺,你不能很好的獲得教育,自己也不可能獲得系統的成長;沒有公司,沒有團隊,自己一個人也就是一個小商販,肯定沒有希望進入進入世界五百強。
我個人認為“平臺很重要”,而社團作為志願者參與環境保護的一個團隊,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癡迷于“團隊的力量”、“分而不散、聚而不亂”。那麼團隊力量,團隊意志也需要一個承載的平臺,沒有這樣一個很好的平臺,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和我們自己該承擔的責任,“環保該怎麼去實現呢?”
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應該“先做社團,再做環保”。
中國的環保志願者是一群可愛的人,“愛自然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家文化”,“老人、小孩兒”,和我們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綠緣根與芽的“綠字輩、緣字輩、根字輩、芽字輩”等等,體現了我們的環保青年組織是一個“感性的地方”。在一個團隊中,在社團這個平臺上,我們沒有辦法給與志願者足夠吸引力的金錢和物質,而很多時候是因為“相互之間的愛”,讓更多的人留了下來。曾經,我老是說:“中國環保社團是全世界最大的婚姻介紹所”,雖說是一句戲言,但是也有“愛”在裏面。“感性”對於人與人之間惺惺相惜,是很重要的,對於社團來說,是彌足珍貴的氛圍和磁場,可以吸引很多人并留住很多在其中不能自拔。所以,感性為先。
但是“我們的理性在哪裡”,中國環保社團存在的價值、意義和使命是什麽?我們不要忘卻,中國環境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去做,需要我們這些年輕的先行者去嘗試。每次和圈子裏面的人喝酒,都會笑著說一聲“爲了中國環境”,總是鄙夷的笑一下,有無奈有辛酸也有著走下去的勇氣。讓社團裏面的人知道我們爲什麽在做,要做得有價值、有信仰,“以終為始”不僅僅是培訓師交給我們的一句名言,更應該成為我們開始和嘗試一段“團隊行為”的準則。個人做事、下決定可以很隨意,但是對於組織,對於中國環境,我們隨意了,帶來的就是我們的不專業,說重一些,可能有些不負責任。http://www.greenwild.org/bbs/viewthread.php?tid=622&highlight=%E7%8C%B4%E5%AD%90 這個鏈接,是廈門大學現在的再讀博士、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CMCN)的主席、曾經的廈門大學學生綠野協會的會長 劉毅 (猴子&呵呵),跟綠野的小朋友聊天的會議記錄,主要內容是關於“綠野的理性在哪裡的”,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最後這一段標準的發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咱們做事需要有個度,“有先後”的意思不是“有一有二”的意思,不是說我們做好了社團就不需要做好環保了。每個人心中的度可能不一樣,但是這個“度”絕不是影響組織工作效率的理由,我個人有一個度,這個度就是一個項目能按照預定的項目計劃基本完成,這就行了。就像生產車間裏面的流水線,生產元器件,能夠生產元器件就行了,但是我不管產品合格與否,因為失敗了也算是一種收穫。
今天爲什麽要寫這樣一篇東西,主要是自己看了不少迪士尼出產的青年電影,包括《歌舞青春》的三部曲,還有《明星之戀》,還有《一球成名》,也經常在放avril唱的alice,感覺迪士尼就像出走中國的goo gle一樣,不僅僅是一個公司,更是一個承載和幫助青年明星成長的平臺。反觀,中國的超女,熱度一樣空前絕後,但是背後的天娛想到的就是怎麼樣從那些選秀成名的小明星那兒賺錢,結果搞出的不是一個又一個超女橫空出世,是一個又一個超女要改嫁他人。有些時候,真覺得這些公司這些組織,國家讓他們成長到底是爲了什麽。“天娛,你媽喊你回家吃飯,該滾哪兒去就滾哪兒去吧!”多讀歷史的好處就在於,以史為鏡,社團發展遇到了困境,是有很多“悲慘的歷史”可以來做我們的鏡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