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6943|回复: 37

【讨论】大学生环保社团:旺的是虚火

[复制链接]

1846

主题

1万

回帖

1336万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13366257

终身成就奖网络组评估组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QQ
发表于 2006-11-24 09: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gongyishibao.com/nr.asp?newsid=5775&BigClassName=公益时报&SmallClassName=1112版

大学生环保社团:旺的是虚火


日期:2006-11-21 16:59:34    作者: 于佳莉   来源:公益时报

   对大学生社团来说,环保是一个很时尚也更容易拉到赞助的领域,其领袖偶尔也能得到社会嘉奖。但是,在绿色理念尚未普及、就业形势严均的背景下,高校环保组织面临着种种尴尬与困境。

  “同学,来这边,我们社团是全校十佳优秀社团,全国都获过奖。”一位绿色社团工作人员指着宣传版给路过的同学们介绍。一部分同学填完表格,领到一张盖有绿色社团标志的胸卡后,陆续交了“会费”。
  “你怎么交了钱呀。他们一般都不举行什么活动,一年也就举行一次做做场面。”旁边一位同学指责说。这位同学目前读大三,两年前也按照“程序”加入了这个社团,但是两年下来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基本是骗人的。”
   在北京某高校社团纳新活动上,记者见到了这样的场景。

   环保光环的背后
   由于极响应国家政府绿色环保的号召,学生环保社团得到了社会上各方力量的支持,借“环保”名义似乎也比其他学生社团更容易拉到赞助,因此其号召力,宣传力,执行力上似乎都比其他高校社团发展得好。
   但是,同时,也有很多环保社团“名存实亡”或者陷入困境。
  “看到上届的师兄师姐通过参加环保组织得到了一个什么荣誉称号,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很好,很多学生就报名参加了。”负责中国大学生环境组织合作论坛的荆鉥涵坦言。盲目跟风现象在这些社团中表现得越来越严重。“很多人都是被煽动来的。”“功利性太大了”。
   学生选择公众认可度较高的社团锻炼自己的能力无可厚非,但“一窝蜂”的带着某种目的去做环保,显然是当下大学生存在的一种误区。环保社团在今天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浮躁。“出去走走,认识点朋友,拿点资料”成为一种潜规则。“尤其今年暑假,很多做环保的朋友都在全国各地跑会场。” 目前在自然之友做兼职的张伯驹向《公益时报》记者说。
  “有很多环保朋友通过在交流会认识很多老师,咨询出国留学的事情。”对于做了四年学生社团活动,今年刚毕业的他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不能说不好,毕竟到了大四,每个人都要考虑自己的前途。”

   环保志愿者被视为“另类”
  “环保”“绿色”这些词虽然已经在不知不觉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但是正如有人所说,环保还没有形成社会化的观念,还没有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
  荆鉥涵提到以前就读于西北大学的环保卫士李弘时说,“他现在还没有女朋友,几乎把全身都贡献到环保。其实他自身有很多问题。”她有点无奈的表示,“伟大”这次词通常用于不可思议,很多人没有办法像他一样奋不顾身的去做环保志愿者。
  “我们做的事情不是特别被认可” 荆鉥涵说。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她们为了带动周围的同学经常自带筷子去食堂吃饭,舍友很不解,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洗筷子的时间加上水,洗洁精的成本应该比一双一次性筷子成本高吧。“我们自己圈子的人特别团结,别人看我们就感觉‘异类’”。荆鉥涵无奈的说。
  “早几年我也常常有过,甚至有时同宿舍的人都并不理解。”刚刚获得福特青年创新奖的刘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有的人只是玩了四年的网络游戏拿到文凭就开始步上机械的轨道,环保似乎与他们无关,而在国外,环保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当然在校园也不例外。”
  张伯驹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他经常听到旁边人的“冷嘲热讽”。“但是只要我们的行动可以带来身边环境的改变,会得到认可的。”“在北京这样的环境中,环保组织还是发展的比较好,可能其他城市发展的比较慢。”张伯驹解释。

  志愿者就业与“环保”无关
  今年刚毕业的张伯驹,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在自然之友做兼职,在谈到很多学生为什么在毕业后不选择NGO时,他说,一方面目前国内的NGO条件待遇一般,对刚毕业的人来说不是很稳定,像户口,住房等问题都会考虑。另一方面很多国际NGO在招募条件上,80%都需要有工作经验。“在很多知名的国际NGO中不比外企好找工作。”所以对刚毕业的人来说,合适的机会不是很多。
  据了解,很多在大学期间做环保做得不错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走上了与“环保”无关的道路。一方面来自家庭的压力,父母不支持。另一方面来自社会的压力,NGO工作在社会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我经常会被以前朋友问到,在自然之友每月拿多少工资的问题。”张伯驹向记者说。
  荆鉥涵还有一年就面临着毕业。对于学旅游管理的她来说,前面的路也并不是太顺利。虽然自己比较喜欢,但真正面临生存,就业这些严肃的问题时,还是会考虑很多。“我现在做的事情,我妈也不是特别支持,很多时候比较偏执。”

  环保社团承受了额外的压力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环保组织的成立,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很多负责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在做社团这个组织还是做很多事情来促进社团的发展?
  由于现在环保社团附加了更多的东西,使原本简单的东西变复杂化了。“社团负责人满足感以及成就感比以前增多了,但真正自己思考的东西却缺少了很多。”张伯驹表示。
  据了解,社团目前处于一种转型期,变革的目的是期望更多地社团参与影响主流,参与主流的行列中来,真正转型到第三组织。但目前学生社团的发展趋势并不乐观。“民间组织为了宣传,找学生社团。这显然是好事,但是很多时候社团像‘承包商’一样缺少思考。”业内人士指出。

4

主题

26

回帖

85

积分

清泉

积分
85
发表于 2006-11-24 10: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般不在网上发言,但是今天看到这个贴子我想说,不管它是不是虚火,我都希望它越烧越旺!

14

主题

125

回帖

157

积分

清泉

积分
157
发表于 2006-11-24 10: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抛开虚浮的光环,我们是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了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4 10: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大家讨论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讨论一下社团的现状,讨论一下我们该如何走下去。
外界对我们的认识是不是这个样子,经过媒体一宣传,大家也会潜意识的这样认识你就是这个样子的。大家可以针对每一个现状,每一个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此问题在论坛上展开一场讨论。大学生社团的旺和虚火问题,我们到底该如何走下去!

0

主题

4

回帖

4

积分

冰块

积分
4
QQ
发表于 2006-11-24 11: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学校环保志愿者是被人期待的
虽然大家都觉得不是个坏事
但真正能加入的不多
很不少人加入环保组织或许更加看中的是这个组织在外的名声
有点悲哀 [s:4]
去天堂最好的方法,是先学会如何下地狱

86

主题

501

回帖

498

积分

黄河

积分
498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11-24 14: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窃以为,大学生环保社团,不是以环保为首要任务,而是以锻炼自己目的。所以,给与他们太多的压力或者光环都不是合适的。毕竟,它门只是学生社团,定位上就是一个学生锻炼自我的平台。
同时,“利用”他们短暂的激情,未尝不是一种好的事情,至少是双赢的。
至于培养环保人才,以环保为事业,那就要看个人的兴趣、爱好了。不是强求得来的。

所以,至于什么虚火之类的看法,我认为看待问题的角度偏颇了。不能用NGO、草根组织等的角度来审视它们,总不能期待一个学生社团的负责人带领“轮班”的“职员”去开辟什么大好河山吧。
绿色龙江 致力于黑龙江流域生态保护和公众环境教育 www.greenlj.org zhangyadonghaobang@126.com (个人) greenlj@greenlj.ngo.cn(公用)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4 15: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公众对环保的日益关注,对大学生社团来说,环保的确是一个很时尚的领域,其领袖偶尔也能够得到社会嘉奖,但是却并不是容易拉到赞助的领域。据我所知,目前除了部分组织筹资能力较强外,其余的虽然号称每年支出金额越来越大,有的超过一万元,但是很多都是承办或者协办政府、学校或者其他大型NGO的相关活动的经费,并不是自己所筹资金,也不是自己的项目。而在高校里面,最好拉到赞助的同样是文艺类社团或者体育类社团组织的相关活动,这类活动和学校的主流学生活动挂钩,是容易得到学校的支持的,同样也容易得到企业的赞助,目前IT类的社团获得的赞助也越来越多。如果挨着去问社团的筹资情况,我想除了少数有筹资经历外,其余的大多数都是没有任何筹资经历的,就开支社团的会费或者偶尔获得的学校相关拨款,另外就是看到外界有活动积极参与配合,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也只有这样才能组织更多的活动让社团成员能够参与,这也是文中提到学生社团象承包商去承接别人的活动了。

文中开头提到一个招新活动的场景,这种情况是有,也很普遍,招新现场宣传自己组织获奖情况,这是必然的,就和找工作的时候简历上要写上自己的获奖情况一样,任何一个组织在招收成员的时候都会宣传自己的获奖情况的,这不单是学生环保社团,也不光是学生社团,就是社会团体他们在对外宣传的时候也会努力宣传自己。另外很多社团开展不起来自己的活动,偶尔组织或者参加一个活动却因为人数需求不大,并不可能让大家都能够参与社团的活动。反过来说,社团没有活动难道社团成员就没有责任了吗?很多报名的时候没有自己的主见,见了一个社团就报名,对自己对社团都是不负责任的,很多社团在搞活动的时候联系会员都联系不上,今天有个事情,明天又有另外的事情,反正就不想去做事,就想等着吃现成的,别人什么都做好了自己去就捞个名声:我参加了某个活动,到时候档案上也可以写上一笔。一个组织,特别是一个学生社团,他们的主要负责人和骨干成员都是学生,也是利用课余时间做事情,不可能象专职一样成天组织策划一个活动。

学生环保社团的浮躁问题是目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学生自己有责任,但是社会的责任更大,对于一个缺少资金、缺少机会的学生社团来说,本身发展不稳定,外界给予大量的糖衣炮弹来吸引学生环保社团,他们意志不坚强的都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寻找他们发展需要的资金、机会,这是社会的问题,学生环保社团的他们有着强烈的愿望和需求,你这边又拿出丰厚的资源来吸引他们,他们能不上钩吗?就和人钓鱼一样,鱼上钩了,是人的责任还是鱼的责任?“鱼”就算意志不坚强,想吃东西,但是如果没有“人”拿诱饵去诱惑,“鱼”还是会安稳的在水中寻觅食物的,他们并不会资金跑到“人”的家中去寻找食物。

学生环保社团目前对外交流越来越多,机会越来越多,这一方面是社会对环保的重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学生环保社团对对外交流的需求也是有的,他们也希望通过交流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对于学生社团来说,这是无可厚非的,责任不能怪在学生环保社团的头上,而是应该考虑的是外界对此是如何操作的。如果学生环保社团参加外界交流是不对的,活动主办方完全可以不让学生来参加嘛,不提供路费不就行了?就算有学生自费过来,那也是他个人的事情,他愿意自己掏钱学习交流,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就算要打板子,也应该各打二十,不能将板子全部打在学生头上呀。我并不认为学生社团对外交流是个坏事情,我认识这是一个好事情,通过对外交流,结识一些人也是收获,在这些交流中,一些学生环保社团的成员能够认识一些民间环保组织的成员,通过接触,他们会更加了解民间环保组织在做什么,有可能还会通过一些途径去民间组织实习锻炼或者毕业后就进入NGO工作,这个交流一方面对个人毕业后工作有利,另一方面NGO的接班人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目前,越来越多的NGO成员来自学生社团的成员,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他们在学生社团期间组织或者参加过一些活动项目,对NGO有认同感,他们比一般的大学毕业生进入NGO更容易上手。

至于环保志愿者就业和继续做环保的关系问题,这一点从目前的大学毕业生的情况来说就可以知道了,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有很大一部分都干的不是本专业的事情,学生环保社团也不例外,不可能每个人毕业后都作环保NGO。而目前,我国众多NGO中的成员当中,缺不乏有较多的有着学生社团经历的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光是西安在2004年毕业的学生社团成员中就有十余人进入了NGO,并且至今还在NGO工作。全国目前在NGO工作的成员当中估计有上百人都是有着学生环保社团经历,在这两年毕业后进入NGO的。这不能不说学生社团的成员是NGO的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

正如文中所说,学生环保社团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如何合理的引导学生环保社团的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不单纯是社团自身的问题。如果社会不考虑学生社团的自身发展,而只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一个长期免费劳动力来对待的话,我想学生环保社团这个群体将会被社会所消灭。

1

主题

20

回帖

12

积分

冰块

积分
12
发表于 2006-11-24 16: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期望越高,失望可能就会越多。问题在于,我们能指望大学生能把环保做得多大?至少在大学校园里,参与环保社团的工作的前提是自愿+兴趣,好多在社团里的大学生并没有通过加入环保社团得到什么实在好处,相反还有倒贴的。谁都知道全职工作人员好,可谁又知道大学生做环保靠的是课余时间并且不要求任何回报!我也为那些在社团里工作了1、2年却由于种种原因(学业、工作、家庭、感情)放弃的骨干而感到惋惜,但我绝不会因此而看不起他们,相反我会尊重他们的决定。因为他们有这个权利!

做社团、做项目,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这个结论是我们付出很多代价才收获的。那怎样解决潜在的环保人才流失的问题呢?至少我觉得在大学阶段想解决这个问题是不现实的。短短4年,即使你敢说一周旷n节课,到毕业时你敢接受它带来的后果吗?环保大学生之所以会被视为“另类”,就是因为他们付出太多太多了。而阻碍在校大学生投入环保事业的因素有很多,在这里我不想对中国的教育制度做过多评价(尤其是青少年的基础教育),但现实往往就是那么的认真!我们也没有必要老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作比较,至少人家大四的时候不用去挤招聘会!所以人家做的才是“快乐环保”。“中国国情”这个词汇,虽然很无奈却还是得接受。

如果你曾经在学生社团工作过的话,或许你就会理解什么叫“有心无力”,什么叫“柳暗花明”,因为你会碰到许多在进社团前想都想不到的问题。而能力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的。因此,我更乐意把大学生环保社团当成培养各种各样人才的“锻炼机器”。但与之相反的是,一部分人(包括参与环保事业的大学生)把环保社团当成了“成果机器”,老是盯着那个那个机器的出货口,看每年搞了几个轰轰烈烈的项目,出了几个优秀环保志愿者。结果可想而知,失望大于期望。由此看来,大学生环保社团确实很无奈,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把它拔得过于崇高,寄予过高的期望。它有问题,但并非一无是处;它也有功劳,但不能把它捧上天。

依我愚见,指望大学生组织这样的民间力量就想在环保事业取得瞩目进步是很困难的,因为民间力量的先天不足决定了他们只能拥有有限的力量、发挥有限的作用。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从另外两个角度来考虑环保问题呢?一、环境保护,本来就是国家机构义不容辞的职能,NGO只应该起辅助作用。二、不妨把环境保护当成一项产业,引入商业资本来运作,只有当公众认识到环保不再是“亏本买卖”的时候,环保事业才会有长足发展。

28

主题

397

回帖

269

积分

溪流

积分
269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11-24 23: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环保现在在社会上确实是一个高频率使用的词语,但真正支持环保的发自内心关注环保的我觉得不多
"从我做起,响应环保;以我为证,宣传环保"为口号; "以宣传环境保护教育,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大学生绿色生活观,激发大学生环保热情"为宗旨;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绿色沸点环保协会 E-mail:lvsefeidian@126.com 孩子们,继续努力啊...........................

25

主题

96

回帖

118

积分

清泉

积分
118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11-25 08: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如果不恰当的地方还请谅解,毕竟我现在也不太了解情况.还有就是我们所经历的事情不同,所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也不同,环境也不一样.有些肤浅的和无知的看法请大家谅解!
   
     “看到上届的师兄师姐通过参加环保组织得到了一个什么荣誉称号,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很好,很多学生就报名参加了。”负责中国大学生环境组织合作论坛的荆鉥涵坦言。盲目跟风现象在这些社团中表现得越来越严重。“很多人都是被煽动来的。”“功利性太大了”。
   我不知道记者是怎么看的,但是我想他是否断章取义呢?也许我想的多了.
   其实说是被煽动也是,因为很多人刚刚到了学校对什么也不了解.但是如果能把他煽动成为一个环保行动者,煽煽又何尝不可呢?只要在他将来的时候中有了环保的意识,那也就是协会存在的意义啊.一个社团,一个学生社团,我们要求他做什么呢?如果把我们自己的意识强加给他的话,那他存在的目的也就变味了,不是吗?
  再说说功利.我以前一直认为,我做就可以了,其他人知道不知道无所谓,但是后来我知道我错了,因为环保不是我们个人的修为,而是一个社会的共同的作为.如果我们一边翘着二郎腿,一边还在指责社团环保这样那样的,这说明了个什么问题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是现在我认为行不通了,因为一个人好改变,但是改变的不单单是我们个人啊,而是整个社会,环保是天下人的事情!就是穷,我们也要兼济天下!我们兼济天下是我们的思想,用我们的行动来兼济天下!
   至于荣誉什么的,在我们这,或者在我所在的组织,我们没有证书什么的,我们更看重的是我们个人素质的提高,我们心路的历程.我个人感觉是荣誉是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我们能在一起工作,在工作中体会快乐,友谊的真诚.那才是我们最大的荣誉.
  “你怎么交了钱呀。他们一般都不举行什么活动,一年也就举行一次做做场面。”旁边一位同学指责说。这位同学目前读大三,两年前也按照“程序”加入了这个社团,但是两年下来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基本是骗人的。”
  如果所有的环保社团都是成功的,难道就是一个好的兆头?好是什么概念?坏是什么概念?成功、失败是什么概念?我觉得太极应该能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
   各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上面的情况当然会存在,但是能代表全部吗?记者就是这样做的吗?难道只是一家两家就可以批驳所以的环保社团了吗?难道其他的成果就看不到吗?其他的我不知道,现在在环保界也有一些有影响力的公司在关注,象福特什么的,他们拿出大笔资金就是为了那些环保社团吗?难道他们就不会算帐?看到这样的文字,我想起了一位山诺会的朋友说起的一个事情.大家都知道他们的有一个很不错的项目.有一次他们把回收到的放到了一起,刚好让一个记者拍摄到,完了就说大学生如何的浪费什么的,他们没有说什么,但是我不解的是,记者就是这个样子吗?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啊.
   至于异类,当当又如何?如果我们太多的注重别人的言谈,那你是在做你自己,还是在为别人做秀?现在的社会有了太多的诱惑,所以很容易在期间迷失自我.现在的社会有着太多的不平事,我们何必又看重呢?但是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上来体现自己啊,人在社会上应该看到你自己的价值,应该懂得给自己精确的定位.我们何不妨站在一个哲学的高度来看问题呢?有句话说的好啊,走自己的路!!!但是在当之前我们的却应该想想我们当的是否值得?就象上面所说的,那个浪费更大,我们在做异类的时候应该做一个精明的,我们应该要会算帐啊,如果当了异类,但是还是得不偿失,那我们可真的是异类了,呵呵!
   就业和环保的关系.在其他人眼里也许是真的是一个问题.但是也有将两者处理好的啊.其他的人我不知道,山西营的海军现在就是在从事环保工作,可以说是如鱼得水.我也是在我们山西省考上了村干部,准备用环保的思想,志愿者的理念来工作.因为这个也和环保相结合啊,也许这是 特殊情况.其他的不同专业就难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没有找到一个结合点,没有使两者得到平衡.现在搞环保的人士只是少数的专业毕业出来的吗?不是吧?还有外国的你们不是说好吗?何不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冷静思考!环保需要激情,更需要冷静,其实任何事情也同样适用.道理一通则百通啊!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区域不同,情况不同,所以我们之间想的问题也不同,但是希望我的能有一些闪光点,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问题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问题.这也说明了社团在进步,人的思想在成熟啊.有时候想的多了,做的就少了,但是有时候想的少了那会出问题的,这就象鸡和鸡蛋一样.很难想通的.有时候我们应该顺其自然.有的事情时间到了就自然解决了.呵呵,想的有些简单了,但是有时候确实是这样的.在活动中寻求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这其中也包含我们所应该思考的,如何做?怎么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花费最少的代价?等等吧!
   不管做什么,我们都会遇到困难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该走的弯路我们走走又何妨?从另外的角度去看问题,何尝不是我们的一种幸运呢?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候就是一种奇迹,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问题.
   最后,针对题目说一句,不管是什么火,只要烧起来就会慢慢旺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让我们用平常心开走出一片新天地。在环保路上,让我们也走出了一个新的长征!
  
人的一生充满奇迹,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来生活.旁者观天下.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4 19:41 , Processed in 0.04961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