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7599|回复: 48

一直想说的绿地图

[复制链接]

2

主题

16

回帖

152

积分

清泉

积分
15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0-10-10 11: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早之前就有写一下关于绿地图的东西的想法了,只是上个月一直忙碌于协会十年的事情,之后慢慢就失去了吐槽的欲望了。前几天,在筹备成立一新NGO的时候扯到了绿地图,再次发现对绿地图有错误认识的人不少,趁着今天生病休息,就码一码字。
应该说,缘起暑期活动结束之后,协会一个去武夷山的营员回来之后跑来跟我私聊,内容就是关于绿地图的困惑的。她说,之前以为绿地图就是那样子,在营期听了荒野老师的讲解之后,发现根本不是那样子,于是就迷茫了…最后,她还说,协会内几乎都是跟她一样错误认识的人。我汗,这就是我大大的不对了,当时面向全协会培训时,难道没说清楚?当然,不排除有部分私下培训绿地图的,直接导致培训对象对绿地图的认识陷入了一种固定的思维中。这也是我一再强调,绿地图不是随随便便的人就可以培训的,也一直很慎重对待绿地图培训的原因了。
该进入话题了…
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根据时间的顺序,我参与过的绿地图并出版的有:鼓浪屿绿地图(第一版)、老县城绿地图、海门岛绿地图、漳江口红树林绿地图、鼓浪屿绿地图(第二版)。应该说,相比其他协会的人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但至少在自己的协会里没有一个“最”字,也有一个“之一”。
先介绍几张自己协会制作的部分绿地图一些优点和不足吧。
鼓浪屿绿地图(第一版):正面的地图是在被资助方臭骂一顿之后重新做的,采取了台北市绿地图正面地图部分的风格,干爽的街道图,偶尔几张建筑的剪影,干净不花俏。背面将鼓浪屿分为了“衣食住行”各一个版块来介绍,落脚点多在小岛上的细节之处,而不是追求补游客之所需,比如,鼓浪屿的水表、拉琴的老人、鼓浪屿的人工小推车(后来没有放上去)等等。虽然我一直在批判这张图,觉得偏离了之前协会重手绘的绿地图风格(云霄红树林绿地图、漳州校区绿地图、漳校观鸟绿地图都是手绘),但这张图还是受到一致的好评。不足之处很明显,地图出版近一年都没有发放。作为一张受众设计为鼓浪屿一些有品位游客的地图,一直堆放在办公室和我宿舍的角落里,只有部分拿出来作各个协会交流之用而已。那么,这样一张绿地图还不如没有,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在厦大万恶的小学期来临之际,鼓浪屿地图很成功地发放出去了,发放的地点是在岛内某个偏僻角落里的一家家庭式旅馆及香草店,效果相当不错,后来还常有游客专门前来索要,直接导致第二版绘制的启动。
海门岛绿地图:这张地图算是我偷懒的产物吧。协会每年都会有一场大型的绿地图培训及绘制之类的来普及绿地图并出版一张绿地图。那时刚好小组内参与筹备行动月的小孩在迷茫于是要继续研究藤壶的附着还是互花米草、藨草的清除。于是,我偷偷地告诉自己指导的那组小孩,让他们趁厦漳大桥在建之际海门岛还没完全破坏它的安宁之美时尝试做做海门岛的绿地图。于是,就这样,我偷懒地把原本属于协会的活动和红树林小组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了,把项目的筹备交给了组内的小孩。海门岛绿地图的本意,是和岛上正兴起的红树林旅游结合在一起,引导旅游,并记录下厦漳大桥建立前的海门岛,在大桥通车几年之后再制作第二版来进行环境改变的对比。这张地图面对的受众和鼓浪屿的大大不同,至少在文化水平及品味上。整张地图的正面地图部分比较华丽,继续沿用绿野手绘的风格,背面的文字及图片部分以游客所需为主线,主要介绍海门岛的红树林及红树林一些常识及游客喜爱的海鲜大餐。发放方式,与当地的旅行社结合起来,让旅行社代为发放。不足之处,地图上的内容和绿地图所强调的“引导”、“改变”和“社区”几个关键词有点偏离,甚至是有点俗。
漳江口绿地图:这张地图作为湿地使者活动的产物,在上海世博会进行了几天的展出。整张图继续使用手绘,但增加了地图所覆盖的面积,减少了房子一类的东西,使得整张地图也有点干爽的感觉,突出了红树林及滩涂的部分并在村落四周的田野里作了很大部分的留白。背面的内容也涉及了:保护与经济的发展、当地的风俗、对红树林的保护及破坏。比较生硬的向“引导”和“改变”上靠拢,也是第一次试图引导游客进行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自主地反思。不足之处,正面地图部分使用过多的ICON导致地图部分显得有点凌乱,破坏了原本手绘干净、干爽的感觉。背面的文字部分设计太过花俏、华丽,图片使用过多,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
鼓浪屿绿地图(第二版):这张地图并没有付梓,但也已经完稿了,所以也就说说。最早的思路是以五官的五感为主线,色、香、味、声、触来分别感受鼓浪屿,这个想法受到荒野鲸鱼老师的大力支持,并极为赞赏,但是最后我们自我放弃了。现阶段的主线是两条推荐旅游路线,企图通过两条我们鼓浪屿绿地图工作坊发掘出的新旅游路线来引导游客进行自然方面的体验,比如其中一条线就是,寻香之旅。在地图的背面,加入了低碳、健康、生态生活方面的小题目及小常识,整体风格类似奇岩小区绿地图,但版块设置及折叠方式又类似美国的XX绿地图(名字忘记了,手头又没有那张图,地图丢在工作坊里),使得阅读起来更加方便自然,也使得设计者可以忽略打开绿地图的顺序及读者的阅读习惯来设计版块。为了使得路线更有说服力和显著性,我们工作坊中有鼓浪屿的常住民也有原住民。不足之处,由于设计思路的不断被修改,导致整张图现在整天感觉起来有点不伦不类。团队效率低下,远远超过原计划一个月内制作出来,在国庆之前看到实物的安排。对鼓浪屿的了解仍然不够,踏查次数估计只有十次左右,对鼓浪屿这样的小岛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带过两张地图,一张是云霄红树林绿地图,一张是漳校绿地图。云霄绿地图算是绿野绿地图的鼻祖,有幸被三火哥等人列入优秀绿地图之列,对其内容我也不做太多评价。但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没有很好地发放,仍然停留在协会之间交流和抢占办公室可怜的空间的阶段。漳校绿地图,我有自信这张地图算是大陆范围内印刷量最大的绿地图之一了,发放数量已经达到1.5W以上了。从设计的受众及发放的方式来说,它是相当成功地,甚至内容及地图的设计上。经过与学校的协商,现在漳校绿地图已经与厦大新生录取的录取通知书一起在暑假时就邮寄到各家各户了。但也出现不足,协会从最初作图时的主动变为了被动,被学校牵着鼻子走。几次要进行修改的时候,学校却都已经印刷完毕了,在沟通和交流上浪费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当然这与绿野自身的一些机构设置有很大关系。


最后,讲讲我对绿地图的认识。
我不想引用官方的绿地图定义,引用估计也没人看。
首先是强调过程的。
绿地图推广的核心是希望通过绘制自己周边地区的绿地图,或是引导别人去绘制绿地图的过程中,去关心自己周边的环境,关注绘制地点环境的变迁,进而去保护自己周边地区的环境或是说改变自己周边的环境。也就是说,绿地图推广的重点首先是在绘制的过程,在绘制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的引导或是被动地达到上述的目的。经典的案例有:大乡地图寻宝(黑色骷髅地图)
其次是强调发放效果的。
帮助地图的使用者发现生活周边有关自然、人文、环保、生态等的地点或是景点,或是说,发现周边被忽略或是不不起眼的绿色资源,让地图的使用者重新看待地图所绘制的环境。更高一层的,是让使用者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更健康更环保的生活,经典的案例有:纽约绿苹果地图、美国骑自行车那个地图(忘记名字了)、台北市绿活地图。
谈谈绿地图进入绿野,和绿野的一些理念结合后的现状。
绿野人口头上常挂着的一句话就是“倾听荒野之声,传递绿色梦想”。具体的意思就不解释了,字字珠玑,不易解释得完美。将绘制过程与绿野的理念结合,于是有了绿野一贯的绿地图培训模式。一般各小组的指导老人都会偏向于引导组员在绘制的时候享受一种快乐、亲近自然的感觉,以至于绘制出了很多自high型的绿地图、一大批观鸟、植物绿地图。效果是不错,但目前导致了一个不良后果,很多小孩经过培训后,一直以为绿地图就是植物和鸟类图册,忽略了人文及生态等方面的东西。一般这样的培训会带上校内志愿者,所以往往动辄是上百号人在各处绘制绿地图,引导非协会志愿者“倾听荒野之声”方面应该说做得不错,但是对于协会内会员方面,貌似又做得不够了,太过于肤浅,与日常活动差异不大,甚至不如秘密花园或是定点观察效果来得好。
以上几点应该说是比较普遍的认识。总结几个关键词就是:引导、改变。
荒野的某位老师有一句话(大概,记忆中的):“绿地图不只是一张地图,我们真正想要达到的是恢复人与土地的感情、人与人的连结,在一步一步地踏查生活周边环境中达到。”还有一句“绿地图的绘制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共同探索发现隐藏在社区中的绿,被人忽视的荒野里生命力旺盛的植物,社区里深埋的老故事。拥有这张地图,不用文字就可以让人们了解这个地区的绿色资源过上绿色的生活,以绿色生活的角度重新走访社区的各个角落,去重新认识丰富的人文背景及自然生态资源”。
精髓呀,突然觉得我这么一大篇都是白写了,这要这段就够了。
从老师的话中可以引出一个关键词:社区。
台湾和闽南地区有很强的村落、家族观念,八九十年代在闽南地区的乡村里还常常听到整个村的村民一起去反抗一些破坏他们利益的事情。比如经典的抓计生,常听到上千号的村民把计生工作人员车辆仍到河里,软禁工作人员类似的事情。打住,要和谐…话题偏了….我所谓的村落家族观念就是现在要说的社区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闽南地区的社区观念已经在日渐丢失,更不用说在台湾了。所以荒野的老师就企图恢复社区观念,也就是“人与人的连结”。他们发现,人们之间的感情在日益淡化,话题跑远了,大家都明白我的意思,也不赘述了。当人与人连结起来之后,就可以做出一些事情,比如改变环境,保护自己的家乡。连结人与人的方式就是绿地图的绘制。经典案例:奇岩小区绿地图、珍珠小区绿地图、台北内湖区绿地图。
想想,整个村的居民每个人都主动起来改变、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与当局为了发展经济不顾环境的行为做斗争,达到这样的效果远比几百次的绿地图宣传来得好,而且是永久性的。这就是奇岩小区绿地图。突然想起一个荒野老师介绍绿地图的最后一句话是“捍卫家园”,真想回那些骂荒野是软蛋的NGO一句国骂,这是做环保的一个睿智。
社区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社区里深埋的老故事,老历史,一种人文的东西。去发掘老爷爷老奶奶记忆中的宝藏,去发掘在城市化过程中丢失的东西。缺乏对社区历史了解的,不止是我们,还有那些小孩,在踏查过程中拉入社区的小朋友。改变了一个小朋友就是改变了一个家庭,进而改变一个社区。想起徐仁修老师的一句口头禅“老狗教不好就教小狗”。又跑题了….
制作绿地图的最大收获不在绿地图,而在踏查过程中的发现。而地图的出版,更多的是将这种发现拿来跟大家分享。可以不用大规模的踏查,但地图出版一定要有东西可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而不在华丽的地图本身。
因此,我认为最优秀的绿地图:引发当地的居民更爱自己家园保护家园成为捍卫家园的守护者。较次一点的是:引导地图使用者重新走访地图的各个角落,去重新认识身边的环境。再低一层是:在踏查过程中踏查人员重新审视环境,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最最低的层次是:一本动植物图册或是景点介绍,配以华丽精美的设计及构图。当然,还有一个我不承认的层次:以绿地图作为噱头,赶时髦赶潮流似的,看人家做,自己也做,完全不知道绿地图是什么。
很遗憾,我们仍然停留在最最低的层次。

评分

参与人数 10威望 +19 收起 理由
绿沙良药 + 1
木头~ + 2
huxiping + 1
love--summer + 1
向上的毛阿琦 + 4 有想法
van + 2 做绿地图的风潮一过,貌似大家没那么执着了
幽蓝竹-小凯 + 2
明天 + 2
李那 + 2 多学习学习。。
黄震 + 2

查看全部评分

0

主题

5

回帖

4

积分

冰块

积分
4
发表于 2010-10-10 12: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死小梅,这些话怎么不和我说呢。

1

主题

90

回帖

92

积分

溪流

积分
9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10-10 19: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默默
发表于 2010-10-10 21: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样图啊
每个人都关心自然环境,理解、参与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改变世界,爱济溪

1

主题

32

回帖

35

积分

湖泊

积分
35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10-11 00: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0-11 10: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思考,如果配图就好了

56

主题

1329

回帖

1561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1561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10-11 15: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做绿地图一直没弄清主次,看了这篇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

1

主题

88

回帖

89

积分

清泉

积分
89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10-11 21: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看下图
这里都是绿色的。

13

主题

344

回帖

1163

积分

黄河

积分
1163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10-11 23: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哦,很感动,
就楼上所说,如果有图就会更好了,期待图哦,呵呵
江西农业大学绿源协会 万物有源!生命相济! lvyuanbuluo@163.com

2

主题

16

回帖

152

积分

清泉

积分
152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00: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都要图....
明天找时间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9 22:38 , Processed in 0.04637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