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945|回复: 0

我国工业有15万亿减排投资潜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4 10: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昨日下午3时,南都低碳时代(国际)论坛的第二场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主题是“迈向低碳经济与节能”,主持人为亚洲开发银行高级能源与碳融资专家沈一扬博士,工信部、国务院等的官员以及金融界、企业界人士参与了讨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昨日下午3时,南都低碳时代(国际)论坛的第二场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主题是“迈向低碳经济与节能”,主持人为亚洲开发银行高级能源与碳融资专家沈一扬博士,工信部、国务院等的官员以及金融界、企业界人士参与了讨论。

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结束,作为五中全会公报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讨论审议受到广泛关注,于昨日下午3时开始的以“迈向低碳经济与节能”为主题的第二场论坛即以“十二五”规划中减排目标如何实现切入为主题进行了讨论,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在论坛上透露,中国工业还有6亿吨标准煤的减排潜力,这对应着150000亿的投资潜力。

周长益在回答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关于“十一五”与“十二五”规划中减排问题的提问时表示,“十一五”期间,工业生产单位GDP能耗到去年年底比“十一五”之初降低了20.76%,今年年底还有望再降低6%-7%。

此前不久,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曾表示,“十一五”节能指标分配存问题。因此,即将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减排指标的制定和分配成为关注焦点。

“我举个例子,英国现在的G D P总量大概是两万亿美元,我们现在是5万亿了,但英国的年能源消耗也就是3亿吨标准煤,而我们去年是30亿吨标准煤,所以从这些数字来看,我觉得我们的减排潜力非常大。”周长益在论坛上透露,中国工业还有6亿吨标准煤的减排潜力,这对应着150000亿的投资潜力。因此,把节能环保产业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非常重要。

除了发展环保产业外,周长益认为发展本土品牌是中国潜力更大的减排方式。他认为,人们现在注重的是直接节能,但我国产品的品牌建立比在炼钢,发电,生产水泥上节能潜力要大得多。

“比如一双耐克鞋,我们消耗了能源,投入了劳动力,产生了污染,但这双鞋制造出来我们最多拿到的就两美金,耐克贴一个商标上去,就变成100美金了。如果这一点能有改善,中国的节能减排将会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

节能减排不影响企业盈利

在大力发展本土品牌这一点上,远东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徐浩然与周长益观点不谋而合。

徐浩然认为,发展自主品牌方面中国有很大潜力:“中国生产的芭比娃娃,一个赚8美分,到美国就是100美元以上。我们如果把企业的利润提高了,我们能耗自然就下来了,而不像有些地方政府所做的,为了节能而节能,这就本末倒置了。我们中国的企业,下一个30年要注重品牌的建设,要注重靠品牌创造更多的利润,在现在世界品牌100强的版图里,依然没有一个中国企业,中国是个经济的大国,但不是强国,中国是个生产大国,但也是个生产小国,因为我们没有跨国性的品牌。”

作为企业代表,徐浩然将企业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称为高低杠,“经济增长越高越好,碳排放越低越好。”

徐浩然介绍,远东控股集团完成了四件事:加大节能投入,加大节能管理,加大节能技术,生产节能产品。

“比如我们的碳纤维复合导线,这种导线制造的电缆产生的利润是常规电缆的200%甚至是300%以上,这种节能型的产品,同样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节能减排与企业盈利并不不矛盾。”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要给民企机会

对于中国减排之路,国务院参事、第十届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冯之浚则从另一个角度向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言:“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一有新的精神,地方上就把它当做一个筐,什么都装。”

他提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第一推动力是政府,同时应该给民营企业更多机会,推动这一产业产生更多的活力和利润。

曾在人大参与相关立法工作的冯之浚在论坛上介绍,实际上中国现今在环保领域的立法已经不少了:“我们已经有了《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法》、《节能法》、《清洁能源法》,但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法律的执行问题。现在是板子有了,可是不知道该往哪里打。”

气候谈判20年 解决不了技术转让问题(南方都市报 [url]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url]
六大高排放行业节能减排必不可少的63种技术中,有42种中国未掌握其核心技术

尽管发展绿色经济前景大好,但首当其冲的仍是资金问题。昨日下午论坛讨论的第一个议题就是经济结构转型中的绿色产业投融资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亚洲开发银行区域可持续发展局局长办公室顾问吕学都和亚洲开发银行高级能源与碳融资专家沈一扬分别从政府和银行角度为企业支招,而九三学社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陈利浩则建议银行实行区别于传统产业的政策制度。

大量核心技术中国未掌握

此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对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石油化工和水泥六大高碳排放部门进行调查后发现在388种技术里面有63种技术必不可少,可支撑中国完成低碳目标,而这63种技术中多达42种技术中国未掌握其核心技术。他认为,中国在联合国谈判中要坚持技术转让的标准,否则即便国产化率达到99%,这1%还是你的瓶颈,就会受制于人。

对此,吕学都深有体会“在气候谈判20年历程里面,技术转让一直是谈判议题里非常重要、非常核心的议题,做出的决定也是无数,但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微乎其微。市场渠道里的技术转让每天都在发生,但还有那么多落后的技术在用。这里确实有一些障碍。无论是技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内部的高新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都存在障碍,如果政府能给一些干预,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国际间发达国家能够推动技术更好地转让和应用,我觉得还是能发挥很大作用的。”

解决资金问题最好政府先行


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还是钱从哪来,魏建国的话也许会让企业家宽心:“国家对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一定给予金融方面的支持。”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魏建国认为由政府下大力气拿出启动资金,进而带动社会的投资、带动社会的市场化行为,效果更好“政府拿出资金实际上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政府支持这个,从而使其他的社会资金、银行资金、个人资金投入进来。”

吕学都则表示,亚洲开发银行致力于促进低碳发展、推进绿色发展,愿与政府、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亚洲开发银行不从发展中国家赚钱,它毕竟是一个政府间组织,它收取利息主要是维持简单的再发展。”

应给予低碳产业特殊融资政策

谈到融资,陈利浩言语犀利:“我不怕得罪主持人(沈一扬)和吕先生,银行它一定不是慈善机构,它是一个在天晴时给你伞,下雨时把伞收回的机构,所以企业要说服银行,你把雨伞给我是可信的。”

陈利浩指出,企业都会有融资的需求,金融机构也看到节能环保、低碳产业很有前景。他希望金融机构能在不违背商业原则的前提下,制定一些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政策和处理规则。“我觉得不管怎么样,作为企业,作为金融机构,在做这样事情的时候,当然一定要考虑商业利益,但是你也要考虑社会责任。为了地球明天,我们要承担比我们做其他事更多的风险,我觉得企业家和金融家都必须有这种大度。”

强制性的碳交易市场更适合中国

在昨日的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表示,要加快建立中国的碳交易市场,而且碳交易市场某种程度来说应该是强制性的,或者说带有一定的强制意味的。

现今的碳交易市场,根据加入和减排的方式可大致可分为自愿与强制两种。在昨日的论坛上,张健华认为带有强制性的碳交易市场更适合中国,而中国要建立碳交易市场,必须设定一个配额,但配额不能像国外那样定一个上限。

对于国内已有的三个碳交易所,张健华指出,北京碳交易所也好,天津碳交易所也好,都不具备强制力,让大家完全出于社会责任来进行碳交易,这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但考虑到我们今后十年要达到的硬性减排目标,是不合适的。

对于我国碳交易正式启动的时间,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经理王毅刚认为,不应等到美国做出减排承诺后再行动,因为那时全世界的目光都会聚焦中国,这会给中国带来巨大压力。

张健华对这种观点表示赞同。他说,我们应该尽快建立碳交易制度,这里面包括很多细节,我们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等各种因素,要做细致的基础工作。

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欢认为,中国建立碳市场势在必行“至于方法,应该是软中带硬,硬中带软——— 如果我们采取自愿减排,则自愿减排的条件应该硬化一些,所谓‘自愿’是相对‘自愿’,企业一旦跟政府签订合约就不是自愿了。但是如果是强制性的,我们国家还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不能一下子把标准定死,就要硬中带软,给企业的一些指标应该是相对宽松一些的,这样有利于培育碳市场,推动企业的发展。”

     稿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龙金光 彭美 葛倩 杨章怀 张传文 韩福东 王星 娜迪娅 刘苗 孙涛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9 18:45 , Processed in 0.0373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