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497|回复: 0

雌獐放归上海南汇东滩 明年春天有望诞生小獐

[复制链接]

140

主题

34

回帖

382

积分

溪流

积分
382
发表于 2010-11-8 19: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上海--一边是一望无际的芦苇,一边是浩瀚的大海。在浦东版图最东南的海边,距陆家嘴金融区不到80公里的地方,绵延数里的滩涂上几只雄獐在悠闲地散步。加入它们的,是今日被野放的5只雌獐和3只雄獐。专家指出:如果明年春天能够有小獐在这里诞生,则表明獐群在纯天然环境下野化放养成功。   2010年6月5日,在WWF荷兰和“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中国项目支持下,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WWF与华东师范大学将6只雄獐在南汇东滩进行野放,揭开獐在全开放式环境中野放的新篇章。据悉,2007年,浦东新区环保局和华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建立了华夏公园试点,把21只獐从浙江舟山带到上海,进行重引进实验。如今,在上海的华夏公园、滨江森林公园和世纪公园里獐的数量已达到90多只。然而,对于獐在开放式生态环境中是否能存活,专家一直持有保留意见。华东师范大学项目负责人陈珉博士介绍说:人为干扰是獐不能在开放式环境野化的重要原因,其中包括不法分子的偷猎,獐不受约束从林带跑到周边的农田甚至公路上等等。   “这几个月通过对雄獐GPS项圈的追踪情况来看,南汇东滩十分适合獐的种群生长。目前,6只獐全部都健康安全,且没有明显受到人为侵扰的记录。”陈珉博士介绍,“在它们发情期前追加野放5只雌獐和3只雄獐,意在推动种群的顺利繁殖。而且,此次野放的獐来自松江,与上次野放的来自华夏公园的獐在遗传基因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如能交配成功将有助于种群多样性的延续。”   在种群延续的意义之外,通过獐这一物种的保护达到栖息地的保护也是本次野放活动的重要目的。这片南至滴水湖,北至大治河绵延24公里左右的围海堤坝下的约122.5平方公里的滩涂被称为南汇东滩,是候鸟东亚至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南迁北往的重要驿站。  经动物保护专家多年观察,目前这片湿地上共有鸟类249种,单次最高记录数量超过2万只,其中包括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黑脸琵鹭、鸳鸯等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湿地黄嘴白鹭、三趾鹬的数量超过其世界种群数量的1%,已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这片湿地距离上海市中心不足百公里,且比邻临港新城这座因海而生的卫星城,因此十分珍贵。”WWF上海办公室保护项目主任任文伟博士表示。“第一,距离住宅区如此近的大面积天然湿地,在全世界的国际大都市中都不多见。把它保留下来作为都市周边的一块生态之地,将充分展示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第二,与这块湿地一堤之隔的就是东海。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几率增加。保留这块城市与大海之间天然湿地对于抵御风浪潮、维护河口城市的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獐在这里能够自然繁衍,将大大有助于这块滨海湿地的保护。”   WWF最新发布的《长江河口愿景报告》更近一步指出:根据成功的自然保护经验,重新引入大型食草动物可以促进栖息地的多元化发展,进而使其他动植物受益。最好的办法是让不同食谱的动物生活在一起。在这些动物的协同作用下,结合河流生态堤岸的修复工作,最终实现长江口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目前上海的周边湿地缺乏动物多样性,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重引入大型哺乳动物。獐是我国目前沿海广大滨海平原地区唯一生存的野生鹿科动物,曾广泛分布于整个华东地区。上海的獐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消失。獐是河口城市上海生态建设的理想引入动物,并有可能成为生态恢复的旗舰物种。”任博士说。 背景信息:
獐(拉丁学名Hydropotes inermis)也称水鹿 (Chinese water deer) 是原始的鹿科动物,也是我国目前广大滨海平原唯一的野生鹿科动物,喜欢在河岸、湖边等潮湿或沼泽地的芦苇中生活,更是上海原土著物种,在新石器时代上海就有獐的分布。早在19世纪80年代,青浦、奉贤等地獐的数量还很多,但随着城市发展,獐的栖息地渐渐被破坏,上世纪初獐在上海基本绝迹,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渐危物种(V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6 00:31 , Processed in 0.02671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