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纪事(十五) 生活在绿色的世界里
□ 黄晓慧
不知不觉,《日本纪事》的系列话题已经持续了将近半年,这个和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虽然地理距离很近,实际上文化、制度等各方面却和中国差异巨大。通过这半年的介绍,我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一个不同于我们想象中的日本大貌。
这一期将是《日本纪事》的最后一期,我想和大家说说日本的环保话题。
学会扔垃圾
刚来日本的人,到区役所去登录都会领到一份家庭垃圾分类的说明书。顺便提一句,这一点日本政府做得很好,针对外国人提供各种详尽的日生活说明手册,而且还是4种语言的版本,包括中文在内。大到如何租房,小到扔垃圾、打紧急求助电话等,一应俱全。
垃圾分类说明书上用中文详细地说明哪些属于可燃、不可燃垃圾等分类标准。婴儿使用过的纸尿裤也属于可燃垃圾,则要求把大便等污物清除干净才能扔出去。可燃垃圾要装在区役所指定的垃圾袋内后再倒出,不能使用看不清袋里内容的垃圾袋。对于不可燃垃圾,要装在带盖的容器或可看清袋里内容的垃圾袋内后再扔出。此外,打碎的玻璃、陶瓷制品以及针类须用厚纸包裹后写上“危险”字样。
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垃圾包括家庭清理出的废纸——报纸、杂志、纸箱等要分成3类捆好后再扔出。另外,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都要取下盖和栓并把里面清洗干净才能扔出去。易拉罐和塑料瓶都要求适当踩扁。
在日本,旧家具和旧电器属于粗大垃圾,都是要交垃圾处理费才能扔出去的,不像国内,旧家具、旧电器不要了,还可以当二手货打折卖掉。这类的粗大垃圾处理费并不是直接交钱的,而是要到便利店花钱买粗大垃圾处理券,贴在要扔的垃圾上面才能扔出去,一旦粗大垃圾超过30厘米长,还要打电话给垃圾处理中心预约,不能随随便便扔掉。另外电视机、空调、电冰箱、冰柜、洗衣机这5种大件垃圾是不能扔到垃圾收集处的,想要扔掉的办法最好是送人,否则还得花大价钱处理,请家电回收中心或厂家收回。在日本,经常有回国需要处理旧家电的中国朋友,他们宁可不要钱送人,也不愿意花钱处理,一是家电大部分还都是半新的,用起来一点没问题;二是处理起来也得花不少钱呢。
日本企业和商家、店铺扔垃圾都是要收费的,和处理粗大垃圾一样,都是到便利店购买垃圾处理券,贴在政府指定的垃圾袋上,扔出时还要写上企业或者店铺的名称。
各种垃圾收集时间也是固定的,周一和周四是倒“可燃垃圾”的日子,周二倒“不可燃垃圾”,周五倒旧报纸、瓶瓶罐罐等“可回收资源垃圾”。一般垃圾收集都要在8点之前进行,日本人会严格遵守扔垃圾的时间,将垃圾扔到指定的垃圾收集处,一旦错过,只能等到下次垃圾收集时间了。
一开始,看到这么详细繁琐的垃圾说明,我觉得很麻烦,但是真正习惯了垃圾分类,并且在平时做到垃圾细分的话,也不是什么麻烦事了。商店里还专门出售垃圾分类的垃圾箱,这都是为了方便垃圾分类。据说日本的一个叫上胜町的小镇,那里的垃圾分类达到34种,去旅游的人都惊叹那里是人间仙境,环保圣地。
环保意识深入生活
在日本生活,随处可以感受到这个国家国民强烈的环保意识:整洁的街道,便利店门前整齐的分类垃圾桶,以及大家不会随手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城市的街头,除了自动贩卖机和便利店门口会有回收瓶罐的垃圾桶之外,一般是找不到其他垃圾箱的,但是日本人很少将垃圾丢弃在街头,他们都是将垃圾带回家处理的。在日本的许多风景区也是如此,虽然不设立垃圾箱,但是随处可以看到请游客将垃圾随身带走的标语,大家也都自觉遵守。日本居民小区里有很多小公园,日本人喜欢在公园里遛狗,他们一般都会随身带上塑料袋,遇到狗拉大便都要收好带回去扔掉的。一到樱花盛开的阳春三月,日本人喜欢聚集在公园席地而坐,一边喝酒吃东西,一边欣赏樱花盛开的美景,乌压压的赏樱人群盖过了盛开的樱花,但是游人散去,基本上看不到废弃垃圾。大家都会把吃过的饭盒、碗筷、酒瓶等用塑料袋装好打包,扔到指定的垃圾桶里。
在日本,甚至有专供孩子阅读的《孩子节能白皮书》,白皮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妙趣横生的漫画,介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知识,使孩子从小便懂得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坚持不懈的教育,使人们养成了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
日本大众节能细节还体现在各个方面,特别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琐事中。例如,旅客在进入一些宾馆酒店后,可以选择“无需打扫”的优惠项目,如果他们在同一房间连续居住而无需每日打扫及更换卫生用品,可以告知宾馆,而宾馆方面则会将减少洗涤卧具以及卫生用品节约下来的费用,按一定比例抵减房价。这一做法,既让宾馆降低了能源资源消耗,又让客人得到了实惠。
许多公共场所的厕所用水都是将雨水净化后使用,连厕所用纸也都标明是利用废旧牛奶包装盒制成的再生纸。我家附近的图书馆专门设有电池回收箱,大家都把废旧电池带到图书馆去扔掉。许多超市还专门设立牛奶纸盒回收箱,要求将牛奶包装盒洗净晾干后才能扔掉。以牛奶包装盒为原料生产的再生纸不仅包括厕所用纸,还有办公复印用纸和名片用纸等。
日本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限制资源的过度使用,强制开展资源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开发新能源技术及节能技术。早在1997年,日本便制定了《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鼓励企业采用风力发电、废弃物发电和太阳能利用等10种新能源技术。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带头推行节能减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002年各主要工业国家在京都举行了世界环保大会,并通过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日本承诺要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推出新的规划叫“美丽地球50”。日本在能源消耗领域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的目标,50就是说削减50%的意思。为了达到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的目标,从2005年夏季开始,日本政府推进商务节能运动,建议上班族夏天脱掉西装领带,穿休闲凉装上班,并要求室内空调在28℃以上、冬季在20℃,以节能并减少大气排放量。仅2005年一个夏季的凉装运动,日本就减少了40余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的能源可供100万户家庭一年消费之用。
政府立法促环保
环保意识提高离不开环境立法的推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历过严重的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成为社会公害。著名的公害事件有这样一些:在熊本县,由于当地的氮肥厂直接排放含汞废水,污染了水俣海湾而使当地渔民患上了水俣病;在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厂排放废气,导致周围许多居民患哮喘病死亡;在富山,由于当地的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含镉废水,许多居民患上了骨痛病。
开始的时候,地方政府和肇事厂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千方百计地隐瞒实情。这招致了人们的强烈抗议,国民要求政府强化公害对策的呼声不断高涨。1967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68年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噪声规制法》。1970年第64次国会上重新修订《公害对策基本法》,并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等14个相关环境法案,使此次国会成为著名的“公害对策国会”。相关法律还加进了居民应该享受良好环境的“环境权”这一新见解,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共鸣,“环境权”成为日本此后环境立法的基本理念。
近年来,日本又相继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环保法律,2001年实施的《环境基本法》,不仅是废弃物的处理法,还是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并把资源回收利用作为立法重点。200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促进循环社会形成基本法》。同时,《家电循环利用法》作为这项法规的一项配套法律,自2001年4月起开始在日本正式实施。《家电循环利用法》明确规定了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和冰箱这4类产品的废旧物处理方式及产业链各方应承担的责任。但是,由于电脑、手机等新兴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电子垃圾开始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家电的范围,因而日本又于2003年10月修订了《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将电脑主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都列为循环利用对象,并规定企业在销售新机器时应事先将回收费用计入售价。
除了颁布一系列环境保护法令以外,日本政府还力图用文化理念去促进国人自觉的环保意识。1970年,“公害”一词首先在日本《小学学习指导大纲》中出现。1971年,日本文部省决定在社会课程中增加有关公害的学习内容。在“环境教育”还未引进日本之前,环境教育是以公害教育这一形式存在的。日本学校的环境教育大致分为亲近自然教育、了解自然教育和保护自然教育3个阶段。除重视学校环境教育外,日本还重视社会教育和社区教育,在培育个人自由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同时,平衡自由与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