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994|回复: 3

环境专家做客谈大学生如何做环保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1288

回帖

1686

积分

黄河

积分
1686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5-17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刚刚看到的信息,尽管这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但是希望这对大家有一个引导作用,呵呵
     2010年4月8日,由SEE基金会与腾讯公益联合主办的“大学生怎样拍摄身边的环境问题”主题公益访谈在腾讯演播室举行。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腾讯网友大家好!我是一个志愿者,来自自然大学,我叫冯永锋,今天下午我们四个人一起为SEE和腾讯公益做一下志愿者,给大家谈谈大学生怎么拍摄身边的环境问题。我身边有三位专家,下面请三位专家介绍一下自己。

徐英:大家好,我是达尔问的项目官员,我叫徐英,大家下午好。

杨欣:大家好,我是绿色江河会长杨欣。

刘姝:大家好,我是影弟工作室的刘姝,主要是负责这次青国青城活动关于纪录片创作的一些指导工作。

主持人:我们这次请他们三位来有一个搭配,杨老师十多年前就跟大学生环保志愿者来往特别多,其他两位今年可能刚刚开始。一会儿请杨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他跟大学生打交道的经验中间发现哪些比较有意思的案例,大学生觉得做的比较好的东西。可能大家对青国青城不太了解,我来简单介绍一下:青国青城是从去年开始,由中国最大的环保组织——SEE发起的大学生环保创意大赛,去年叫“创意大赛”,今年改变为“行动大赛”。行动大赛的目标就是希望大家行动。但是行动有很多种,考虑到大学生精力也有限,更多精力是在学习上面,今年的重点放在观察行动上面。现在收到几十个报名参加活动,发现大家对怎么参加,怎么观察,怎么行动不太了解,出现了一些盲报,报错,或者报的不好的一些东西,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讨论讨论怎么报名才能更好。我们首先请杨老师跟大家做一个普及,杨老师在青藏高原那边接触了大量志愿者,请杨老师给大家讲讲大学生参加环保中间的一些故事,尤其是一些特别好的故事。

杨欣:绿色江河作为民间环保组织,十多年前在可可西里建了一个站,叫大自然保护站,以这个站作为基地,我们开展了一些志愿者的活动,包括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而且值得说的一点,大自然保护站本身的建设就有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这个站除了帮助当地做反屠猎的项目,也做一些考察活动。我记得2002年的时候,大自然保护站作为基地,暑期接受大学生团队来从事一些考察活动,让大学生自己来申报项目。我记得当时接受了五六十所大学的报名,挑了大概七所大学,而且有的地区是几个大学联合进行挑选的。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南昌大学的团队,他们是好像是生物系的,报了一个项目,想做保护站周边植物种类的调查,他们入选了。广东几个大学是联合报的,来调查蠕虫,我问蠕虫跟你们有什么关系呢?他们说高原有很多小蠕虫,有人捞蠕虫的卵,然后装箱,运到沿海,作为一种产品,他们说想调查一下蠕虫是从哪里来的,并且蠕虫资源的现状是怎样的,这样的话对我们认识蠕虫,对我们沿海养殖户认识蠕虫有一些帮助,而且可以持续利用,我们觉得这个项目做的特别好。那时候青藏线垃圾慢慢多了起来,还有一些大学生想调查一下青藏线垃圾有多少。我说这个怎么调查呢,他们说是沿着青藏线走,调查一下游客进入青藏线的时候,他们喝了矿泉水之后乱扔的瓶子,能够有多少个。他们调查了上百公里,发型青藏线每隔十米就有一个矿泉水瓶子,这个结论也帮助我们在今后呼吁对于青藏高原保护,以及帮助政府决策方面也做出了一些帮助。当然还有做当地社区的地质调查,还有帮助做藏羚羊调查和垃圾调查的,等等这些项目。虽然可可西里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我们也可以发现身边的与环境相关的一些小问题。比如几年前,中国国家地理登出一篇文章,是尹浩写的,在德国留学期间研究环境问题,发现中国雨水口的污染特别严重,以前我们不懂得这是什么东西,后来说在街边篦子下面的就是,而且这个和污水不一样,它们是直接排出到江河湖海的。但是现在作为雨水口,什么东西都往里倒,甚至还有洗衣机的水,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这个雨水口的作用。当时有一个大学生项目,在成都调查成都雨水口有多少遭遇了污染,因为这个调研统计需要的量比较大,它们把成都一环以内的雨水口都做了调查,得出结论多少个雨水口被污染,污染物是什么,把这个写了一个报告,给成都城管局,后来他们给了回复,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督。他们的报告就起到了实际作用。

所以我想,作为大学生,在我们身边怎么样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并且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且这些小事情是容易被别人忽略的,如果能把这些事情挖掘出来,通过我们的调查,告诉我们公众,并且影响我们政府的决策,这就是大学生在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等方面能够做的一些事情,并且能够做的很好的事情。

主持人:谢谢杨老师,说的非常平实,例子非常生动。杨老师提醒了大家两点,作为观察和行动,一个最好是身边的事情,还有一个就是现实的事情,可以多拍自己的家乡。其他两位分别来自两个机构,一位是负责指导大家做两个类型的观察,图文观察和调研,另一位是纪录片。刘姝给大家讲讲,你当时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的时候肯定想拍一些东西,后来你的工作也是拍了一些环保的东西,你来教大家怎么发现选题,今天重点是讨论怎么发现选题,并且怎么做。

刘姝:我觉得我们之所以用纪录片的形式反映环境与人的问题,是因为纪录片跟图文观察,或者是用报告文学之类的东西有一个明显的区别:纪录片是视听的一种艺术。所以我们在鼓励学生申请我们支持的时候,我觉得还是要看他是不是在视觉元素跟精神元素上有一些优势才会纳入到我们考察范围。如果你觉得你反应的问题可以用图文或者调研报告,那就用文字表达好了,我们这个纪录片主要还是考虑视听的效果。

主持人:视听方面要有才能。

刘姝:你为什么要用纪录片形式表现这个环境问题,而不是用图文或者文字的形式表达,我们是鼓励这样一种形式,这是需要强调的一点。目前我在网站上看到有些学生有一些报名的提案提上来,他的可操作性也是我们需要考虑要不要支持的一个元素。可操作性体现在:比如说拍虫或者拍树的变化,可能需要一个时间的周期,需要春夏秋冬来拍的,但是我们支持只是在6月和7月完成,所以我觉得还要考虑一下时效性,如果他拍一个需要好长时间完成的东西,可能以后有机会再去支持他,目前这样一个现状是他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和气候的因素,因为7、8月份整个中国还是夏季。另外要支持的就是刚才你也讲过了,我们还是希望鼓励学生拍自己的家乡,如果你是一个北京的学生,你想去拍西藏,要出很多路费,你对那个环境也不了解,我们是不鼓励这样一个创作形式,我们就鼓励拍摄你身边的,离你最近的,比如拍超市垃圾袋,拍身边废旧塑料瓶等等,就是鼓励拍跟你密切的,透过你拍摄的方式,你对你的生活,对你周边环境有一个更深度的了解和领悟。
另外还想讲的是,我们在4月23号到5月1号的时候会有一个7个城市的展映,我们会给一些学生——参与我们提案的学生放三个纪录片,都是我们认为是有价值的并且可以做参考的片子。有一个片子叫《瓦全》,拍的是江浙一带电子垃圾,很多小镇上就把国外废旧电脑拉回来做生产。那个片子不仅仅是呈现了一个民工如何把电脑上的废铜提炼出来的过程,还把人文地东西放在里面,就讲民工和他所处的环境、生活,他对他工作的认识,他生存的状况,他对周边环境的理解,他有这种人文的东西在里面。我们希望我们支持的纪录片的作者他在拍的时候有意识,不仅仅是在拍环境,而是在拍环境与人,这是我们需要强调的东西。

关于《红谷子》,作者是拍的一个农民在种一个被淘汰的原始品种水稻——红谷子。不施化肥、农药,尽量不施杀虫剂,希望污染对植物损害最少的情况下看看能够做到什么样子。我觉得这是人文价值,也就是我们需要强调的。就是说人文问题很重要,我们大家都知道所有环境问题都非常严重,我们作为一个个体,既没有掌握权力,也没有掌握财富,难道我们就束手无措,束手待毙吗?我们希望透过学生拿出自己一点点,一两个月的时间来完成的事情,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是我们需要鼓励的。

徐英:这个就是从身边事做起。

主持人:你也当过记者,写的是图文报告,我们怎么鼓励学生不做纪录片,做一个图文报告的观察呢?

徐英:说实话我觉得纪录片有自己的表现方式,有声音,有图像,可能是更直接的方式。如果用文字展现的话我们可能是对技巧性的方面要求不是很高,但是我想,关注的角度都是一样的,也有选题。就像我们做记者去报道一件事,首先你要确定一个选题。大学生这个活动,青国青城这个活动需要学生去找一个选题。刚好我在青国青城达尔问群里面看到有孩子提出来,为什么我们是眼高手低,想法很好,但是考虑到实施,无法实施下去,这是很多大学生会存在的问题。我们关注身边事,身边事怎么活起来呢。比如清河,北京市政府要治理,但是治理这么多年仍然可以看到周边有很多垃圾,这个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些选题,我们可不可以沿河观察或者走一圈,看看到底什么人住在清河附近,他们怎么把自己生活垃圾扔到河里,或者他们是怎么处理垃圾的?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点。我们鼓励大学生的是他能入手的活动,他能做的,这样对自己才是一个提高,如果空想的话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主持人:比如你观察屋子里的蟑螂,每天都可以容易见到它,避免你付出太多交通成本或者其他成本做的事情。中国现在的环境问题是很突出的,大家不用总是是想,我一定要报道恶性事件,家乡水被污染了,鸟被打死了,或者某个物种快灭绝了,等等。其实自然还是有两重性的,一个是欣赏自然之美,第二个是记录自然之痛,两个都是可以记录的东西。请杨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怎么欣赏自然之美这一块,和怎么记录自然之痛这一块。您有一些经验。

杨欣:本来自然就是很美好的,刚才那两位讲到,我们更多的记录自己的家乡。自己家乡环境可能有一定污染,但一定还有很多美的东西。以前就有一句话,罗丹说的,世界不是缺少美,是缺少一种发现。有可能你从一株草,透过一个小动物,一个蜻蜓,发现美,但透过这些小动物也可以发现这些美丽背后隐藏的危险,比如工厂带来污染,或者说以前是旱厕,把粪便直接弄到田间去了,现在是抽水厕所,没有任何处理,就流向了小河,小河就污染了。怎么把这些美好和危机很好的结合在一块,这对普通人来看的话也是很有震撼的。

主持人:您过去是探险家,肯定也是经常发现自然之美的,您自己觉得美和痛两个可以结合在一起吗,比如冰川消融是美还是痛呢?

杨欣:我们在青藏高原,看到冰川、雪山确实很壮观,也很美,不管拍它的大景还是局部的时候。但也可以拍到它的消融:过去的话,冰川在这个位置,现在可能已经退到这个位置,这就是冰川消融。冰川本身是一个水库,蕴育了草原和下面的森林,才有了人类的生存,牛羊的生存。但是随着冰川的退缩,有可能这个地方草原在沙化,牧民有可能在移民,在开始搬家。另外在这个地方过去可能也有野生动物,现在慢慢的野生动物没有了,紧接着是沙化的农地。这些是很多的。不一定去青藏高原,比如我们的家乡,中国那么大,有很多美,如果通过美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同时展现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怀,这个也就达到了目的。

主持人:比如奚志农的片子,刘姝以前看过他们拍的片子吗?或者对他们拍摄方法和做法跟你们有什么不一样吗?他们最大的口号就是用影像保护自然,你们是不是更多关注社会问题?

刘姝:我觉得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个没必要给它做专门的区分。我觉得针对一个问题主要看你的作者,你的视角是什么。比如拍环境,是作为科技类的东西展现,还是当做人文地东西来做,这个视点还是需要强调的。我不知道学生会不会能够特别的理解我说的意思,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学生报了一个选题,他在讲一次性筷子,想拍一次性筷子,这个话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老的话题,因为之前电视台会做很多报道,大家都知道一次性筷子会对树木带来损害,对环境破坏大家都很清楚,如果你拍这个东西的话就看你怎么拍,你选取什么样的切入点,这个是最重要的。很多环境问题不是说要猎奇,比如拍出海豚湾来,或者突然有世界轰炸性的完全爆料的东西,我们是希望你在拍摄的时候,你的切入点是什么,你的观察是什么,你给它的态度是什么,你看待这个东西的问题是什么。我觉得这个是需要特别认真思考,就是需要我们鼓励的。也是我们在做评选的时候着重考虑的东西。

主持人:我觉得非常难,既让从观察日常小事物,身边事物去做,同时又要求他有创新性,不要落入已经做过的里面。这个东西是不是很难实现?

刘姝:如果我们入选者看到有这样一些提案,硬找一些这样的材料,非要报这样的项目,他需要是一个爱环境的人,是一个有心人,爱思考,爱观察,基于这样的情况获得我们支持的当然很好。如果平时没有这样的积累,觉得这个活动挺好的,还有一万块钱找人来拍,我们需要能够看出来你的切入点是什么。我觉得要做的需要有一个积累过程,他是不是一个有心人,是不是热爱他的环境,有没有感悟,有没有观察,爱不爱思考,这些都是要考虑的东西。

主持人:徐英也有这个问题,我们作为记者,可能发现有些东西大家都写过了,怎么从别人写的东西当中写出新花样呢?

徐英:新闻,什么叫新,人家没有看到过的,没有报道的角度都可以。怎么观察,从什么角度观察这是很重要的事。刚才说到一些环保问题,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些小的现象,比如我看到一个申报的信息叫CC笑容,是四川财经学院的,说他们学校非常美,发了几张图片,确实很美,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美是怎么延续下来的,我们之前探讨角度问题,这就是一个好的角度:我们怎么看待它的延续性,这个可持续性。比如到2012,我们老说2012很恐怖,我们怎么延续下去也是很重要的,这个是学生需要去调研的一个方向,我只是举一个例子,不一定就是说能够代表一个特别好的案例。

主持人:我觉得有两个不太好的倾向,一个是观察的特别散,或特别表面化,拍一些校园美景照片,我的老家武汉,武夷学院一个小伙子报了武夷山的美,拍的很好,但还是有很大的隔膜,就是很空泛。就是要做的透彻一点,不要跟游客似的就拍了一些照片,这个不是很好,可能这样离你的问题很远,怎么能离问题更近,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另一个就是怎么才是你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不能抄别人的东西,广东有一个学校贴了一个东西过来,贴的是其他媒体的报道,那不是你自己的东西。这是给大家提的一些建议。

徐英:我们强调是两人以上,可以从这个程序上探讨一下。两人或者两人以上,这个团队能够给大家多一些讨论,你在探讨过程中为什么要人多呢,人多力量大,中国一句古话。

主持人:对问题穷追不舍。
徐英:对,假如我们是两个不同的个体,我们对一个问题的认识肯定是不一样的角度,我们怎么把这个问题探讨透这是强调团队性的一个好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大家在动手做的时候,这个可操作性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什么样的是能动手做的,这个很重要。

主持人:焦点越小越好,盯住一个小问题。

徐英:对,所以我们强调的是心观察,也就是刘姝说的要多思考,而且把一个问题思考透,如果流连于表面,这个东西可能就比较空。

主持人:杨老师,中国很多环保志愿者或者著名环保人,最早都是面对一个很空或者很大的问题,后来慢慢的越切越窄,越切越深,在这里请您给大家谈谈您的经验。

杨欣:这也是一个过程。我本人以前一直关注长江源,原来做长江漂流,后来又喜欢摄影,就是拍摄长江源头地方,绮丽的风光、人文等等很漂亮,拍的也很漂亮。但是拍的过程中发现了环境问题,比如原来的冰川现在消融了,草原开始沙化,动物越来越少,再往后又发现了干旱,草场在退化,野生动物被大量杀戮,然后我就开始走向了保护,保护藏羚羊,等等,有这样一个过程。刚才提到关于拍摄,关于关注角度这些,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发现家乡的美也好,我想我们同学可能也想去看一看大好河山等等。比如说我经常去一个地方,在藏区,在阿坝州,那儿有一个逐客基,那个地方是一个传统的建筑,保存相当完整的地方,那个房子一般在一百年左右,他们做旅游的过程中,怎么样使传统文化能够保留下来,你走到里面就可以看到现在还用着传统的厕所,比较高,虽然这些人在从事家庭旅馆,但同时他们也从事农业劳动和放牧牛羊,如果电视镜头能够把整个过程拍摄下来的话,我想美也有了,他们按照传统文化使用旱厕,环保内容也有了,生态绿色也有了,生活方式也有了,而且给咱们去的那些游客带来了一种新的观点,并且这个片子好看。

主持人:一开始可能觉得跟我们没关系,怎么让一个问题跟我们有关系起来,并且通过自己的能力表达出来,对大学生来说是很难的,尤其是现在都很难。

刘姝:我谈一下纪录片的创作,现在纪录片创作者愿意拍比他低的。比如他是一个老师,他愿意拍一个农民,因为他的视角是俯视的比较好记录,如果拍一个官员或者是一个大款就不太容易拍的好。我们还是鼓励一个平视的,我觉得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你对一个问题的态度是什么,可能我讲的跟拍“环境与人”问题的关系不大,我讲的是拍其他纪录片的创作,但也可以用在这个上面来。

主持人:比如他想拍一个虫子,或者是昆虫、某棵树。

刘姝:我之前看过法布尔的《昆虫记》,我觉得他跟虫子的情感很自然,非常爱它,有爱在里面,也非常自然,非常朴素的东西在里面。你观察一个东西首先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很多的时间来做,而不是你觉得拍了一个十分钟很容易的一个东西,你一个星期就拍完了。你需要投入很多精力,你要当成一个作品来做,你需要做很多调查,拍很多图片,做相应的特别多的相关的工作才能把片子拍好。我觉得这个都是最基本的东西,有了这个,你才能慢慢进入这个东西,有所领悟,而不是很快速的快餐式的东西。

主持人:但很多人连是什么虫子都不认识,虽然每个人周边都有很多昆虫或者是其他的东西,但是不认识它,需要先去学习。

刘姝:那就不要拍虫子,拍他家周边的电池怎么收等等,比如他家他妈妈一直用洗菜的水冲厕所,拍他妈也可以,不要拍与自己没有关系的,最好是拍有关系的。

主持人:也有一些人喜欢拍自己团队的工作,比如自己有一个环保社团,拍自己的项目,这个值得倡导吗?

刘姝:我觉得也可以尝试,因为他做项目过程中,比如去户外,把那个拍下来,中间的一些事件可以呈现出来他跟环境的关系,都是可以的,这个完全没有题材的限制,我们没有限制。

主持人:我个人觉得还是要向外一点,尽量少拍自己的工作。怎么靠近呢?

徐英:说到靠近可以从我自身来说,我自从进入这个环保组织之后,当志愿者之后发现对环境问题比原来更关注了,比如在垃圾问题上,我们家有时候有一些塑料包装的,铁皮包装的,还有一些果皮、瓜子壳之类的,我会分门别类的放好,但我父亲很不理解这个事情。在他观念中,他认为这么做是徒劳的,最后我发现我们收垃圾的方式,大家扔的袋子,我没有看到有任何分类,就直接放到车里运走了,到垃圾厂是不是分类,怎么分类,都不知道。所以在人们直观观念当中认为垃圾是无须分类的,造成了一个误解,所以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实在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但是怎么改变这个习惯,这是很重要的,就是怎么探究这个事情为什么到这样一个程度,怎么探究,到哪里探究,一步步追问下去就可以找到根源。

主持人:自然之友就想发动他们的会员做这样的事情,就是追究垃圾。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是很好的报道。最后给大家提一个很小的方向,或者一个点,从你们自己角度出发觉得哪个可以做,不是鼓励大家抄袭你们的想法,而是给大家提供参考。

杨欣:刚才我一直在想,我们有很多村庄,村庄古树、古景,特别是村庄有森林,或者建筑保存的比较好,这个村庄一定有它保护的方式使它能够延续下来。兴许你走进这样的村庄一定可以发现你的材料,符合我们报选的题材。不管是找一个教师,或者找一个长者,找一个小孩,甚至找一个官员,从各个角度都可能把这个村庄为什么能够保存下来这些古风、古貌,这些植物的原因给记录下来也是很有意思的,并且也满足了大家走出去的想法。

刘姝:我跟SEE接触以后才对环境问题有接触,之前我的工作方向还是在影像层面。我想给申报的这些学生提一点建议:我们没有做题材的限制,也没有做呈现方式的限制,都没有限制,有的同学说要不要配音乐,加字幕,我觉得所有一切记录手段都是为你所呈现的内容服务的,不管它是什么样,只要你觉得跟你所表达的东西是恰当的,你都可以用。比如从头到尾就采访一个人,去质问一个厂矿或者是企业老板,不顾员工伤害,也不顾环境污染,他一直在做,你可以质问他,他把你机器推开,都可以做的,没有限制,只要有足够广的东西,我们评委由纪录片导演,还有我们工作室的人员和SEE的人员一起组成,我们会有一个综合评分最后确定你的作品有没有入围。

徐英:我能对大学生朋友提点建议吗?很多人会问一些我认为是比较没有看清楚这个报名程序的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团队报名,个人可不可以,因为我们一直强调为什么要团队,其实我们也有强调,就是一个人做事毕竟精力有限,眼光也有限,所以希望更多人关注一个点,比如大家认同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这个一致的方向怎么解决,这也是我们强调的问题。请大家能够关注,仔细看看我们这个要求。另外一方面,大学生朋友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其实交流都没有问题,比如在QQ群上,在我们网站的问答QA上,我希望大家有更多问题提出来,但是我刚刚说的也可以提。因为大家在交流过程当中自己就会把自己的疑问给解答了,所以我觉得探讨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希望大家多探讨,多参与,这是我要提的建议,谢谢。

主持人:大家说的都很好。我就利用主持人之便给大家提一个最简单的要求,千万不要抄袭,作为一个人你的东西可以很浮浅,或者很简单,但是一定不要抄袭,就当做学习过程,学习知识,不要把学习笔记放在这个上面,比如看到另外一篇资料,这个资料很好就作为你的东西,那不行,但可以吸收这个东西。

徐英:模仿。

主持人:可以模仿,或者可以借鉴,但一定是你自己的,我们做这个项目的目标最终是让大家有个切入点,关注中国现实问题,而未必是环保问题,让大家慢慢具备这样一个能力。大家明白这一点的话就很好,就是独立性,不要抄袭别人很重要,再加上你去讨论,跟大家一块交流,我们这边有一个辅助系统,可以作为一个支撑,我相信我们这个项目会做的很成功,谢谢几位。
原文链接:http://gongyi.qq.com/a/20100408/000019.htm

31580193.jpg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3

主题

551

回帖

824

积分

湖泊

积分
824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5-18 01: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校长成功的忽悠,让去年的青国青城变成了达尔问一个组织的,个人秀!(此言论不代表个人,不代表组织,每个都都是生活的导演!)

复件 你在济溪属于哪一层?.jpg

12

主题

185

回帖

226

积分

溪流

积分
22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1-5-18 09: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今天早上把这个听完滴!

又有点儿新的感触了吧!不过貌似太小了点儿了,形容不出来……


嘿嘿,反正觉得是很高兴就是啦!

123

主题

876

回帖

1110

积分

长江

积分
1110

社区明星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11-5-18 17: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我们协会也参加了,效果不怎么样
游六艺,观春秋,近礼书,乐雅颂,闻律书,互历书,喜天官,懂封禅,通河渠,平准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4 03:05 , Processed in 0.04232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