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6-1 02: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绿源环保协会
首届大学生绿色营
——关注湿地水质、感受皖江文化
一、活动背景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未来、湿地、水质、渔业养殖、可持续发展、黄梅文化传承
1、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这一概念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国际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广义定义。
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截至目前,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6处(到2009.2.25)。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6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至今仍无人问津。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涝灾害等;并且支撑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蕴藏着大量的水源,能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同时,也能提供粮食、肉类、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
2、安庆湿地资源
安庆市境主要有沿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和沿江湿地生态系统两大生态功能区。湿地总面积13.3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8.7%;其中沿江湿地12.06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的30%以上,位居全省之首。有湿地植物152种,占全省湿地植物种数的76.5%。脊椎动物349种,占全省脊椎动物种数的50.7%,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的数量占全球的3.3%、全国的30%;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的数量占全球6.7%。据调查统计,沿江湿地计有水鸟54种138066只,约占全省水鸟查出总数的80%,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水鸟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等7种。
3、湿地里的渔业养殖
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资源和发达的渔业。长江渔业在中国淡水渔业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拥有鱼类370种,占我国淡水鱼总数772种的48%,居亚洲各水系之首。370种鱼类中,纯淡水性鱼类294种,咸淡水鱼类22种,海淡水洄游性鱼类9种,海水鱼类45种。长江特有鱼类142种,其中上游112种,中下游21种,全江分布9种,其中有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Ⅰ级保护动物3种,Ⅱ级保护动物6种。
然而湿地萎缩导致鱼类栖息地萎缩,长江流域湖泊面积不断减少,使得鱼类索饵、育肥、生长繁殖的场所遭到严重破坏。同时湖泊阻隔导致鱼类洄游通道丧失使得湖泊内鱼类不能进入长江越冬繁殖,而长江中的4大家鱼和其它鱼类的幼鱼不能进入湖泊摄食育肥,留在湖泊里的4大家鱼等鱼类又因缺乏一定的流速、流量等必需的生态条件不能繁衍后代,这样就使江河和湖泊中的鱼类数量均逐渐减少。再者湿地萎缩导致洪灾频发,造成大量人工繁育鱼类群体和野生鱼类群体混杂,长此以往,长江作为鱼类的基因库将不复存在。由于渔业资源的衰退与长江湿地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长江捕捞渔业严重衰退,而养殖渔业有较大的发展。长江在我国淡水渔业中的地位是基因库、原种基地和珍稀物种的乐园。因此长江不是天然渔场,而我们应大力发展养殖渔业,为湿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4、生态渔业模式
生态养殖是近年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所谓生态渔业,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吸取传统渔业技术精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功能协调、资源再生、经济高效、良性循环、集约经营管理的现代渔业发展模式。它把发展渔业生产与改善渔业环境结合起来,把对渔业资源的利用保护与培植结合起来,既讲究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国渔业发展的方向。渔业包括鱼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按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渔业生态的全过程构成了生态渔业经济系统,它是由渔业技术经济系统、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交织而产生的开放系统。后两项结合起来就是生态渔业系统,它们再与渔业技术经济系统结合就构成了生态业经济系统。
5、水质调研
渔业发展与水质之间是一个密切的问题,优良的水质是高品质的渔业发展的保障,而渔业发展势必影响到水体质量。水质调研有助于了解当地水质发展演变历史,厘清水质与渔业发展的关系……通过结果定量分析,还可以预测未来湖区的水质发展走向并有助于决定渔业发展方向。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发展生态农业。6、皖江文化
6、皖江文化的概念阐释
皖江文化,即“皖江地区历史文化”,是江淮文化的发祥地,是涵盖安徽全省文化的标志性文化 。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科学地划分皖江文化的基本内涵,在这个方面形成共识:皖江文化,包含以张英、张廷玉、陈独秀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以京剧、黄梅戏为代表的戏剧文化;以李公麟、邓石如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敬敷书院、省立安徽大学、发达的基础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文化;以禅宗二祖、三祖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桐城派文化、新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等。
黄梅戏剧文化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剧种,它发源于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皖江流域,并最终以完整的独立剧种的形式诞生于安庆地区,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其原名黄梅调、怀腔或府调等,现主要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及其周边地区等地,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
近年来黄梅戏也在与时俱进,优秀的黄梅戏剧目被搬上荧屏和银幕,已经不再是对舞台景象的简单复制。从艺术角度对黄梅戏的再度繁荣做出归纳和梳理之后,需要立即提出黄梅戏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黄梅戏今后的发展任务将会更重,也更加艰巨。
安庆师范学院开设了黄梅戏戏剧表演与编导专业,是全国唯一两个关于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本科专业,为黄梅戏后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不能总是被束之高阁,它需要牢固的大众基础才能源远流长。那么在民间非保护手段下黄梅戏到底具有多大的流传广度与深度,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