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683|回复: 2

刘德天:环境运动的希望之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0 11: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境运动的希望之光——评《内望环境运动文化:如何走出“不到位”的阴影?》  

近日我读了张伯驹等6位青年行动者《内望环境运动文化:如何走出“不到位”的阴影?》一文,眼睛为之一亮——这是中国青年环境行动者的思想之光,中国环境运动的希望之光!

该文提出环境运动文化“不到位”的问题。“不到位”表现为民间环保力量缺乏社会文化的立体视野、眼光短且浅、不愿吃苦、忍受寂寞,这种评价可谓切中了我国环境NGO的时弊。

如此准确的切中时弊是基于对中国环境运动的冷静观察与缜密思考。

该文就能源问题指出“缺少一个能源问题的民间版路线图”。

举一反三,在我国环境问题上,哪方面不缺“民间版路线图”?

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我国环保民间层面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这是值得环境运动中每一个参与者共同面对、共同思考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环境运动中“纲”性的问题。

在缺乏社会文化视觉的立体视野方面,该文还指出“环境运动忽视了对社会文化宏观议题的视角”,环境运动缺乏全局观,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的问题。

关于“各自为战”,我以为,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独立解决本区域、本领域的环境问题,可以体现多样性。

但一味“各自为战”就影响了合力的形成,削减了应有的力度。

在形成合力方面,2011年有个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协调各方保护斑海豹的成功案例。

该文指出“不到位”的另一种表现是“不愿吃苦和忍受寂寞”。

这是再次为NGO把脉,把出的几乎是NGO的通病。

文章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影响,也有自身的毛病。

但无论怎样,要想成功,不愿吃苦是不行的,不忍受寂寞也是不行的。我曾总结出《NGO生态论》,其中有“钓鱼论”,说的是NGO做环保要全身心的投入,不能像小猫钓鱼那样,一会儿去捉蜻蜓,一会儿去捕蝴蝶。

不愿吃苦和忍受寂寞是急功近利思想和浮躁情绪所致。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有快感。快感之一是青年环境行动者开始反思了,而且他们思得客观,思得诚恳,思得有见地,是成熟的表现;快感之二是让我看到环境运动文化的希望,因为能做出如此深刻反思的是青年人!

(作者系辽宁省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1991年4月20日,他创建了黑嘴鸥保护协会,这是中国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1: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7

主题

1941

回帖

2621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2621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12-5-10 16: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争取吸引更多的人才,专注地去做项目。

内容来自[手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3 21:49 , Processed in 0.0294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