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719|回复: 0

长江污染陷入深度危机

[复制链接]

6

主题

4

回帖

19

积分

冰块

积分
19
QQ
发表于 2006-8-6 08: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字

有专家发出警告,现在不抓紧治理长江污染,10年之内长江水系生态将濒临崩溃。如果有一天遇到大旱,作为世界第三大河流的长江有可能要变成臭水沟了。

最近,长江污染问题再一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格外关注。而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人就是民间研究机构--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章琦教授。

长江孕育了中国五千年文明,是世界第三大河流。1万亿立方米总量流经18省、市、自治区。长江养育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长江是中国资源带、经济带、产业带,沿岸省市GDP占全国总量的54%。

2003年4月,章琦带领专家组去位于长江下游的江苏省(也是他的家乡)论证一个项目。那时正是刀鱼旺季,然而渔民在江里忙碌一天,只打了5斤刀鱼,而3年前刀鱼产量还比较丰富。问其原因时,渔民如实告之:长江水变坏了。

当年10月,章琦再回家乡。此时,他的三个亲友因食道癌、胃癌去世,“罪魁祸首”也是长期饮用污染的水。

与此同时,另一番景象让章琦更加触目惊心:60公里开发区沿长江一字排开,而且几乎全是钢铁厂、化工厂、造纸厂、造船厂、拆船厂这样的重污染企业,工业废水大多直排长江。当问及当地官员为什么喜欢沿江建厂时,答案竟然是“长江运输成本低、排污方便”。

两次亲身经历让做过多年记者、具有浓厚民生意识的章琦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对长江污染问题的关注。2004年4月28日,章琦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分会场上就长江污染问题做了一个即兴演讲,时间只有5分钟,但引起了联合国官员的重视,章琦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全球生态与环境杰出贡献奖”。

经章琦发起、策划,备受社会瞩目的“保护长江万里行”活动于2004年10月10日在长江上游地区宜宾出发,历时12天抵达下游终端城市上海,途中共赴21个城市实地调研。考察发现,长江干流有60%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每年排入长江的污水达256亿吨。由于污染严重,长江岸边形成许多污染带。

考察团一路爬山涉水,收集到了许多非常详实的事实和数据。但与此同时,考察过程中经历的很多事情也让他一生难忘,让他增加了长江治污的信心。例如,考察团走到长江中下游城市--南京时,有位90岁的老人坐着轮椅来保护长江呼吁书上签名。这位老人只说了一句话:“我此生的愿望就是保护长江。我没有别的能力了,我只能签上我的名字。”

2004年10月28日,中国发展研究院就长江污染问题整理出一份调研报告,直接上书国务院,文中大力呼吁—“拯救长江,刻不容缓!!!”

长江面临六大危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陆健健多年来一直关注长江污染问题,并参加了这次“保护长江万里行”活动。为显示污染程度,他提供了一组数字:长江干流60%水体遭遇不同程度污染,危及沿江500多城市饮用水。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曾达到60%至80%,眼下却是5%至7%,因此每年流入长江泥沙24亿吨。

此外,水生生态系统濒于崩溃。1985年,陆健健在长江口能观测到126种底栖动物,1998年下降到56种,2002年只有52种。

一路看下来,“更糟糕的数据变化”让陆健健忧心如焚。水生生态系统水载量严重下降改变了关键种、优势种、洄游种,五六年内,长江水系生态有可能全面崩溃。陆健健把目前的长江比喻成早期癌症病人,“如不及时治理,很快发展成中晚期,没得救了。届时,死水一条的长江只有景观功能,而无利用价值。”

对于长江考察期间的感受,章琦只能用“触目惊心”这个词来形容,在他眼中长江有时好似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流动的垃圾场”。逢汛期,垃圾随暴雨、洪水沿江而下,形成五颜六色垃圾带,其中有白色泡沫塑料、绿色蓝藻、化工厂红水、造纸厂黑水等。

在一次闲聊中,长江上游城市、中国最大的直辖市重庆一出租车司机告诉章琦,前几年把脚伸到长江还看得见,现在看不见了。

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忧心地说,长江的污染远远超出人们想象,而且正面临六大危机:森林覆盖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枯水期不断提前;水质恶化,危及城市饮用水;物种受到威胁,珍稀水生物日益灭绝;固体废物严重污染,威胁水闸与电厂安全;湿地面积缩减,水的天然自洁功能日益丧失。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8-24 01:21 , Processed in 0.02563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