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森林和雪原的保护者——西伯利亚远东俄国环保组织印象

已有 407 次阅读2017-5-23 22:48 |个人分类:绿波轩

文/吴昊亮
2012年10月14日

       在中国人的印象里,广袤的俄国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人烟稀少。事实也是如此,62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只有630万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一个居民。而也正因为此, 成群结队产卵的鲑鱼,漫步林间的棕熊和老虎 ,这些在地球许多地方已经消失的场景在这里依然可以看到,一出吉林省珲春关口,就可以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景象,在中国一侧,山上有林子,而平地都开发为农田耕种了,而在俄国一侧,公路两边无论高山平地都是漫无边际的森林和湿地,各种纯自然的色彩,让人真切感受到这是从未让人碰触过的处女地,只有当接近城市,才出现完全不同的景象,高楼大厦、如织的车流让人一下子又回到现代世界。
       这次到俄国,是参加一年一度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俄国环保组织会议“Sosnovka联盟年会”。Sosnovka这个奇怪的名字是为了纪念这个会议15年前首次召开的俄国小城,一开始只有很少的几家环保组织参与,慢慢地增加到现在的超过35家环保组织。每年,环保组织们会选择一个受到重要环境威胁的地区开会,2010年是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那里有大水电项目将要上马,而2011年则为了受到天然气管线工程威胁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而来到阿尔泰,最新这次的会议则是为了关注到西伯利亚虎的保护借着“老虎日”的举办而来到了海参崴。组织者们觉得这样的地点选择,可以帮助每个处于偏远地区独自奋斗的组织得以加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并且可以让环保组织们群策群力来重点应对当地的环境问题。
      在会议期间的酒会上,每个人都要致辞,我说,中国和俄国接壤,然而NGO之间彼此的了解和对话,甚至还不如远隔重洋的中国和美国的多,希望这成为一个机会,能相互更多了解。事实上,中国环保组织的工作人员大多会点英语,而由于俄国人对英美的不以为然,环保工作者许多不会英语,进而他们的信息的也就很少能为中国人理解和传播。这对我来说完全是打开了一扇新窗口,在看一个几乎没有观察和了解过的世界,并记录下来一些感受和比较。
      Sosnovka会议前后开了四天,首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俄国人的开会风格,俄国人发言基本几分钟甚至几句话结束,当有多人要发言,自觉举手,没有任何洋洋洒洒讲个不停的人,所以完全不需要主持人来控制时间。在中国,几乎没有开会没有麦霸的,中国人总感觉自己有讲不完的话,一共60分钟讨论时间有的麦霸可以讲上40分钟,所以控制时间的人在中国的会议里总是极重要的角色。事后和在中国留学的阿莲娜聊起,她的感受则正好相反,在中国开会总是说完就坐下,然后中国同事再奇怪地看着她问,“说完了,这么短?”。

     这是闲话,下面比较下中国和俄国环保组织。
     一、俄国环保组织悠久的历史和高专业水准。
     俄国的环保组织历史比较长,随便问起身边的一位来自贝加尔湖畔布里雅特共和国的老先生,他从80年代就开始从事环保。我告诉他,您干环保组织的时间,比中国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的历史都长。
     与悠久的历史相对应的,就是各民间组织的高专业水准。在中国,环保组织会议,多是文字表述,谈到感性表象为止,近年专业水平稍有提升,但如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介入,也仅限于从公众参与和环境法角度关注,尚难于从科学性角度介入,可如山水之类的组织具有专业研究能力的组织很少,多处于早期组织形成阶段。而在Sosnovka,保护区、森林、河流、采矿等各个议题,几乎每个话题,都是拿出一组组数据、图表,量化表述、深度讨论,最后问“Sosnovka可以一起做些什么?”。
     基层组织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这使得Sosnovka上,WWF、绿色和平这类国际大牌组织,也得以在相同的专业能力平台与草根组织平等对话。而在中国,由于专业水平的差异,要么是国际组织自己玩,草根组织圈的交流很少见到国际组织的身影,即使出现,也仅限于国际组织也是带头大哥的形象,牵头发起一些倡导。
     后来有同仁告诉我,这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有所关联,解体时,许多科学院研究人员拿不到国家薪水,反而是民间组织可以得到基金会资助,所以许多科研人员转入民间组织工作。由此慨叹,目前国内的学术界和民间组织,交互还是极少,更未成为主流。未来中国草根组织的专业能力提升,将在数量增长之后,成为新的增长要点。
    高专业水准也决定了Sosnovka年会是一个”专业人士“的交流会,新人不适合参与。这与中国也是不同的,中国环保组织新入行的年轻人居多,新人不能参会,不可想象。

      二、共同的困惑——政策与发展资源
      在中国,民间组织的注册难等政策困境一直被热议,近年开放注册之风则开始刮过神州。俄国环保组织虽然发展历史较久,但却也面临着同样的政策困境,甚至说更加严苛,俄国新通过了法律,规定凡接受外国资金的组织都需要注册为外国机构的代理,这使得环保组织们非常苦恼,于是也把如何应对作为了一个议题,最后只能很无奈地把暂时观望作为了结论。
      也同样类似的,尽管俄国法律对信息披露提出了要求,但在俄国环保组织真正申请信息时,政府给的信息非常简略,甚至直接说这是机密……这在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新推行不久的现在,这种情况同样存在,商业秘密之类常常成为拒绝环境信息公开的挡箭牌,或者不允许复印,或者只公开简本。值得高兴的是,从中国环保组织发布的信息公开评价指数来看,信息公开的水平博弈中正在前进。
       资源上,来自西伯利亚省份的一个环保组织女士介绍说,俄国民间环保组织同样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局面,许多组织——包括她的组织,没有全职员工,微薄的经费来源,来自于小额的国际资助。“超过6个人以上的组织就可以算大组织了“,这个定义在中国真是也完全适用。
       而且,似乎俄国人更为较真,很介意来自企业界的资助。当她知道中国环保组织接受来自企业和企业基金会的捐赠资助时,她诧异地问了很久,说这也可以么,不会产生利益冲突么?另外一方面,在俄国很少由企业发起的基金会,这使得俄国环保组织资金来源途径更少。

      俄国环保组织非常关注中国对俄国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希望中国同仁能够给予合作。一方面是跨国的河流,诸多河流发源于中国,最后在俄国流入大海,另一方面是中国人参与到俄国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开采,包括提供银行融资。但是实际上,中国在边境线这一侧,有能力与俄国环保组织相互合作的组织非常少,多数有能力的环保组织还是处于北京等大都市,所以在地工作难于配合,仅仅在绿色金融投资等领域可以开展策略性合作。但我相信,既然是邻居,两个国家也都越来越开放,从繁荣的边境贸易可以看出,未来中俄环保上的合作必然会越来越多,毕竟,我们是在保护共同的家园——地球。

参考
[url]http://pacificenvironment.org/blog/2011/10/sosnovka-2011-in-altai/[/url]
[url]http://pacificenvironment.org/article.php?id=3375[/url]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5-18 21:55 , Processed in 0.0159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