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诺顿 发表于 2013-4-10 23:22:27

我可以说到现在都在家吃闲饭么?

小熊 发表于 2013-4-11 11:40:41

有句话说自己花钱做公益,你干不干?!

guanjian 发表于 2013-4-11 12:46:33

等到什么时候,我的工资不再是从公益项目款里出了,我会。

内容来自[短消息]

holywood 发表于 2013-4-11 13:47:51

受益者付费是通行原则。下面可做受益方分析,谁受益了?

guanjian 发表于 2013-4-11 14:30:35

嗯,培训方为学员服务,学员是受益方。学员为组织服务,组织是受益方。组织为公众服务,公众是受益方。培训方、学员、学员服务的组织,最终都还是为公众服务。
按照付出了劳动获得报酬的原则,培训方、学员、组织,都付出了劳动,也就都应该获得报酬。
报酬来自哪里?来自公众。公众怎样支付报酬?通过给基金会捐钱。
基金会可以直接出钱来给培训方
基金会也可以出钱给组织,由组织出钱给学员,由学员出钱给培训方
归根结底,钱都还是来自基金会,来自于公众。

内容来自[短消息]

holywood 发表于 2013-4-12 16:36:10

国内的资助型基金会,多不是公募的,钱不来自于公众。

guanjian 发表于 2013-4-12 17:12:42

像友成和SEE这样的基金会,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是企业在替公众买单,在替那些(原本就是弱势群体,没有买单能力)的公众买单。
即便是公募基金会,也是(出得起钱也愿意出钱的公众)在替(弱势的出不起钱的公众)买单。
实际上,所有环节的最终受益方,都还是(弱势的出不起钱的公众),他们属于需要接受别人的服务但又买不起单的一些人。
另外,为什么同样性质和内容的工作,在政府和企业工作可以拿到四千五千,在NGO只能拿到两千三千,这是因为每个公益工作者每个月都为公众买了两千块钱的单。

内容来自[短消息]

大傻 发表于 2013-6-6 17:08:57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讨论——公益青年成长,谁该为谁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