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5-13 00:16:30

好像在济溪上看到过这个相关的主题,搜索了一下,没有找到
然后我现在是在地接触了四个地区性组织都面临这样的矛盾,而没有得到平衡。
矛盾,是动力,要正确认识矛盾存在的意义,所以不要因为矛盾而自我矛盾个没完没了,要正确的面对,解决不了就去寻求平衡。

1。从社团招的新人。
   作为赛选对象和志愿者双重身份对待。对于地区性组织来说,主动提供参与和锻炼的机会,不要强行性的制度要求,平时的参与为考核。这个阶段也是充分给与这些地区性组织的新人在社团工作的时间,其实也是其在锻炼的过程,因为地区性组织是以高校社团为基础,是为他们服务的,从基层做起,以后的工作也会更好

2。接班
   (未完,今天没有时间写了,最主要是精力不行了)

holywood 发表于 2007-5-13 00:45:04

我的对地区组织的综合评述中谈过一点点,不过这个课题是可以单独谈的
但我总感觉难有完美解决,解决关键在于地区性组织领袖一人的协调能力。

野牦牛 发表于 2007-5-13 00:55:39

呵呵~~

总是想起来很完善,很好

可执行起来却是步履维艰……

igsean 发表于 2007-5-13 13:31:05

地区组织架构的形成元素也应该更多样些
不能光靠高校社团

阿克萨 发表于 2007-5-13 14:45:47

是的,这个主题一直是各位老大考虑的重点!

朔夷 发表于 2007-5-13 18:56:04

现在的“老大”原来也和楼上的一样都是菜鸟呀。伟大的人思考的东西都是超出自我、现实的。呵呵所以,楼上的,不要推脱责任哦。

我倒是觉得地区性组织要宽容一点,没什么了不起的,地区性组织就是服务高校社团的(初步阶段,没有完全社会化独立化之前),所以“打着为各位环保社团培养人才”的旗号来招揽人才,呵呵,也是一种“曲线救国”。不过,不要被社团识破喽,咯咯咯咯。
等人才培养完了,他可以回社团去做骨干,也有相当一部分直接就留下了呢,呵呵,不要要求太高,人才够用就行。

JacquesHUANG 发表于 2007-5-13 20:37:41

我举几个例子:

你看学校学生会与院系学生会真的缺人不?

你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缺人不?

你看环保社团缺人不?

优秀人才固然难得,但是走了也不怕,有好多备选的;

问题在于用人机制,我从来不觉得高校社团与地区性组织有人力资源矛盾问题,换句话说从来都不是找不到人,更不是找不到合适的人,而是有又没有精力去找,找来了能不能留住。你把人请来了,人家做什么?给你打下手?这能留住人嘛,组织体系的矛盾就在于论资排辈,似乎能力与人才的关键在于经验、在于时间,所以只能等待不会找到。

引用第0楼翱翔天涯于2007-05-13 00:16发表的 高校社团与地区性组织关于人力资源的矛盾? :
好像在济溪上看到过这个相关的主题,搜索了一下,没有找到
然后我现在是在地接触了四个地区性组织都面临这样的矛盾,而没有得到平衡。
矛盾,是动力,要正确认识矛盾存在的意义,所以不要因为矛盾而自我矛盾个没完没了,要正确的面对,解决不了就去寻求平衡。

1。从社团招的新人。
.......

幽影 发表于 2007-5-16 01:41:50

一个问题,高校中的普通学生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接触到到地区性组织的?
再一个问题,高校中环保社团的同学和普通的同学谁更有可能接触并进入到地区性组织中?
其实说这个矛盾,就在于起点就有点问题。
如果地方性组织深入到高校中,在每学年社团招新的那几天,也出现在校园中,让更多人了解到,是不是会有更多的选择的,而不是面对现在的这个问题?
现在地方性组织的活动一说就是有多少个省,地区,高校,社团,参加,那么我以个人的身份参加可以吗?那么这个机会是怎么才可以呈现在我的面前,我能够获知?
再说高校中社团与地区性组织关于人力资源的矛盾。相信这种矛盾的出现主要针对的是高校环保协会中具备一定能力的人,那么应该在环保社团中担任了一定的职位了。那么说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已经是社团的中高层的负责人了,通过某种途径了解到了地区性组织了。觉的比在高校的社团更具有发展空间,或者什么的,那么现在不管是出于责任或者精力问题,这种局面都会让他自身感到挺困惑的。 如果真的在地区性组织更适合他,也更适合地区性组织的发展需求,希望对这样的人多一些宽容。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般来说看一个人加入一个组织看几个方面,一是平时参加活动的频率、积极程度;二是看在活动中的表现是否具备可取之处,也是考核的比较关键的地方。而这两个方面恰恰对于他来说都有一些制约性的约束。原因一,参加一些活动是有要求的,比如人数,物品(会旗等),而如果只是他一个人,不具备这些要求,可以抽出时间来参与的话,是否可以认为是他积极参与的表现。在活动中是否会受到主办方的认可和积极照顾。原因二,既然是已经作为了环保社团的中高层的负责人了,那么在其位,谋其职,一些事情是否应该以协会的利益为重。如果与地方性组织出现冲突改怎么办?
所以说要对这些人宽容一些。
解决思路:尽量多的让其参与到地区性组织的活动中来,以活动或组织特色的东西来吸引他。为了争取到这样的人,稍微的适当的降低一些要求。当然了,加入后就按组织的制度办事了。另一点,就是建议他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协会对外的联系上来,协会的具体操作转交给他人分担一些。这样可以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地区性组织的一些活动。当这个人与协会仅剩与自己协会的对外联系时,我想此时他应该就已经成为地区性组织的一员了。
这个过程可能不是一个短的时间,考虑这么做的时候还的考虑这个人是否值得如此做。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有什么不足还请大家指出,谢谢~

野牦牛 发表于 2007-5-16 10:21:02

恩 分析得很细致 条理清晰 赞一个先 呵呵~~

同时,有些理想化,不知道有没有实践经验 可以借鉴啊

翱翔天涯 发表于 2007-5-17 00:03:17

呵呵,这几天忙着赶论文,明天就要交,然后20号以前必须完全定稿,否则我们答辩不及格还要交钱重来。
不过,看着大家的讨论,似乎我后面要写的完全可以再拖一拖了,呵呵。大家继续。
或者,我拟的题目不一定正确——也就是说不一定有矛盾一说。大家加油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高校社团与地区性组织关于人力资源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