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点新生 发表于 2008-9-14 01:30:40

能帮忙挪动一下吗?刚刚学会发帖,把握不准,见笑了。
感谢holywood和侯萱的表扬。

绿点新生 发表于 2008-9-14 01:33:03

我这几天看到的帖子,关注社会热点的比较少,触及实际问题的也不多。所以有感而发。

honglake 发表于 2008-9-14 11:33:45

缺乏一些深度的讨论,看问题比较肤浅,这个也是青年人的弊病

绿点新生 发表于 2008-9-14 13:41:38

五四青年代表当时社会最前卫的思想,关心政治和社会,掌握先进的生产力。反观现代80后被认为是娇声惯养,啥事不会的一代,值得大家反思。反思之余,还应该拿起武器——键盘。敲出掷地有声的观点,证明80后还有富有社会责任心的一些人存在。作为环保高校领域一面旗帜,济溪有责任和义务把思维和讨论引向深入,而不再只是肤浅和泛泛。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是课本教条),实践实践再实践(不仅在网上)。众位仍然关心济溪发展成长的资深人士,济溪的表现正是你们的影子啊,你们强则济溪强,你们睿智则济溪睿智啊。
口出狂言,斗胆犯上,请各位见谅。只是为了一点:拒绝平庸。

冷素心 发表于 2008-9-15 00:53:20

引用第9楼绿点新生于2008-09-14 01:28发表的 回 3楼(尚耀庭) 的帖子 :
希望能一起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毕竟高校环保社团领域,济溪算是高峰之一。我也是工作在高校环保社团的一分子,平常遇到的事情也有可能论坛上的各位已经司空见惯,不过,希望还不会到麻木的地步。我想提出一个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传承。
绝大多数社团在传承上面遇到难题,而目前有没有比较有效的办法,至少能够让遇到问题的社团参照一种或者多种模式去比较好的处理年度的不断交替问题,既巩固自身,又为下一届铺路。希望大家介绍几个典型的社团我们可以交流和学习,并从中得到启发,形成每个社团自己有特色的传承方式。

对于“传承”的问题,我想引用吴方老师回答记者的一段话
问:环保组织最大的挑战是传承的问题,如何解决?
答:这不仅是环保组织、NGO、社团的头痛问题,而是政府、商界、学术界、服务界全部面对的问题。因为好人才难遇,好人才难留。但是对NGO,环保组织,特别是大学生环保社团则更难,往往因为要兼顾学业、事业、家庭而未能全心全力投入;另外缺乏活动资源,没有发挥空间,因而降低接班人的信心。其实“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走过环保路,增长知识、丰富社会经验、强化组织才能,一生受用。传承“经验”比传承“人才”更可持续。天下无不散之宴席,非政府组织或环保社团不一定是永恒的。为了解决一个环保问题而成立,当问题得到更多人关注或有其它组织接棒,就可以考虑分工。量力而为,重质不重量,有勇气接受现实,进行重组或合并。传承不一定以“人”为本,要以“使命”为本,以服务精神为本。


徜徉世界 发表于 2008-9-15 01:25:01

我做人比较悲观,作为学生来说环保你想肩负多大使命,关注多少热点其实不太现实,或者换一个更加露骨的词就是没有资格。我的理念就是传播环保意识,但是真正去做什么事实,推动了什么地区的变化和发展我希望各位做环保的老人或者各个NGO仔细想想学生又起到了什么真正的实际意义上的作用呢?我个人认为不能说没有,但是少之又少,而且这少之又少之中又有怎样的其他力量的推动呢?而且现在很多人在谈传承觉得传承很难,这个本身就是一个硬伤,环保热点比如说水质调查,相信很多人都做过吧?那些学环境监测的同学从你们的专业角度上来说需要多少时间?然后还要考虑到这个是在中国,背后的关系网又有多少?需要调查出这所有的又要多少时间?而在一个社团中你又能待多久?
关注热点在我看来就没有那么重要,不关注也是不行的,但是关注了又能如何?还不如用那些时间多多的去讲一些环保理念性质的东西传播到更多的学生的心中。
论坛变质的问题也很值得关注,现在的济溪越来越水贴化,这个也很值得大家考虑

徜徉世界 发表于 2008-9-15 01:29:46

同时在这里也大胆的说两句狂语,有时候想想NGO之路真的适合中国么?在政府是决定力量的中国,在人治而不是法制的中国NGO又有多大的能力呢?

冷素心 发表于 2008-9-15 01:47:12

其实济溪就犹如一个发展的市场
市场的开拓者需要教育市场,济溪也是如此。
首先,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中说到:“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世界上确实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济溪既然存在而且发展着,那么它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就像上阶梯,有人上去也有人下来。这就需要有提问——讨论——结论;
其次,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无论是任何年龄任何地位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而马霞阿姨也说:“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所以,即使济溪真的果真是一群孩子在玩,就像松鼠说的,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最后,如果我们做环保是为了证明80后有责任或者是为了把济溪做得很强,我想,那样的环保是非常失败的。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的、兴趣、期望和原因参加一些环保活动,也正如吴方老师所说:“要反思这个社团是为‘会员’成立,还是为‘使命’为‘理想而成立的。”成功是循序渐进的,过高的期望会导致一个误区“好高骛远”,环保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承担,我也一直赞同这样一句话“环保是一条孤独的路。”但同时我又相信能通过孤独这一频道同他者进行沟通。

PS:任何人在一生当中都在寻找一个宝贵的东西,但能够找到的人并不多。即使幸运地找到了,实际上找到的东西在很多时候也已经受到致命的损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继续寻找不止。因为若不这样做,生之意义本身便不复存在。
村上春树

绿点新生 发表于 2008-9-15 02:00:37

我的感觉就是老人也好,新人也好,其实大家都无所谓。有项目就热闹一下,没有就聊天,走到哪里算哪里呗。
来,代表一群高校环保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个人社交心理需要的满足。声明:我没有贬义,纯粹探讨。
不知道我的理解对否,请各位大虾赐教。

邱佳畅 发表于 2008-9-15 08:22:50

引用第18楼绿点新生于2008-09-15 02:00发表的:
我的感觉就是老人也好,新人也好,其实大家都无所谓。有项目就热闹一下,没有就聊天,走到哪里算哪里呗。
来,代表一群高校环保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个人社交心理需要的满足。声明:我没有贬义,纯粹探讨。
不知道我的理解对否,请各位大虾赐教。
来,干!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新人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