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
这次“地球一小时”活动和后勤的一个办公室人员联系,他说“环保就是鸡肋,好环境能让人多活几年,但填不饱肚子又那有闲心去环保呢。你说是不是?”我一时语塞,真是羞愧,拿来请大家辩他一辩。 现在想想你觉得他说的有什么不对 你该怎么反驳他? 这个问题我从不跟人争论,如果谁说这种话,说明他对生态学一点儿都不了解,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或者说空有大志,跟他说不明白~~~ 以前曾认为保护环境和增长经济是两个矛盾的角色,现在却不这么认为了。简单的,现在全球都提倡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 ,倘若说这是妨碍经济发展的,人们又为何去投资这么一笔呢。除此以外,这里面可能还有多数人没有去思考过的问题,包括我自己。国家关于环保的宏观政策和具体实施上可能会存在一定差距,很多类似这位“办公室人员”的人都无法真切体会到环保的利害之处,说白了就是缺乏意识,这也是现在环保工作,包括社团工作在对外联系上时常受阻的原因。而且我想这位工作人员看到的也只是一方面,如果他关注更多,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还是坚持我们应该做的吧,不要犹豫~ 唉……理由同上。
可持续发展是肯定经济增长的。 在今天这位工作人员的观点仍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什么呢?他代表了很多老师以及同代人的观点,
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啊,
我查过资料了,这种意识的转变(矛盾喜欢变为互相促进)自上世纪70年代已经完成了,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没转变观念呢?
我们的环境教育不能至针对我们学生。 算了,大家都想做环保的代言人,我来做正方吧!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基本国策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什么是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这个基本国策不改变,那么,中国还是会是以经济建设为主,环保次之。最近两年,温家宝总理提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并重,这已经将环保的高度提高到了一个很高很高的位置了。但是,这里的并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前提是环境保护还在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如果说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的,那么,根据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可以一票否决环境保护。为什么就不能修改国策,以环境保护为中心,或者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或者说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这就是因为他们之间是有矛盾的。
比如现在,金融风暴来了,怎么办?当务之急不是环保,是保稳定,保增长,保就业……今年两会的主题,大多都集中到这些地方了,而环保方面的提案又少了很多。大家关注的也主要是经济问题了。 我也来说两句吧。
在当前追求经济稳步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肯定是相矛盾的,当今的现实情况确实这样。
但是,正如野人说的那样,这只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况下。
如果追求的是“和谐发展”,而不是一直以来的单纯的“经济建设为中心”,想要做到“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不是没有可能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在此不用一一列举了。
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本身是没有矛盾的,矛盾产生的关键在于当前的“中心”二字。无论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以环境保护为中心”,都必然会引起二者之间的矛盾。
正如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以粮为纲”和“以钢为纲”的政策性错误一样,产粮和产钢都没有错,但是一旦决定以某一项为中心,就必然造成发展的不平衡,现在也是这样。
所以,我支持反方。 不管当前还是长远,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增加环保投入就会增加成本,获得更大利益,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很多企业才会去追求经济利益。
社会效益以及生态好转,受益的是未来子孙。人是一种自私的动物,只顾当前不顾未来,决定了其追求经济利益是其首要的选择。
不管是古代的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的发展不均的各个国家,不管是发达的美国还是落后的非洲,一直追求的是人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以人为本是大家的共同目标,而不是以自然为本。 的确,从西方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来说,企业本来就是应该而且必然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经济利益是其首要的选择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何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还是需要探究的。
人是一种自私的动物,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这一观点早已得到了认可,也就是只顾当前不顾未来不是人的固有属性。追求经济利益是人的首要选择,但人们在决定过程中寻找的并非是“最大”或“最优”的标准,而只是“满意”的标准。
现在很多企业只顾追求当前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择手段,这只是当前物欲横流的病态社会环境所造成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而不是最终结果。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与追求生活质量是没有矛盾的,以人为本是大家的共同目标,但为实现这一目标所追求的必然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的共存。
怎么样,野人接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