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life 发表于 2010-5-25 22:12:58

绿色生命,路在何方?

原帖地址http://blog.renren.com/blog/66521542/467041989#nogo

这是北京化工大学绿色生命环保协会05级会长 在协会08级换届之时发出的一些感慨。
绿色生命作为上千个高校环保社团之一,普普通通但也不是很简单,与很多高校环保社团有其相似之处,这个帖子是希望大家对社团的发展问题进行讨论。
ps:本人07-08年活跃在济溪,现毕业在即,在校内看到这个帖子,希望和大家分享和讨论。



下面粘贴原文:
绿协约法三章(个人见解,未作定论,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1、每届纳新不超过40人,仔细考量,考核形式可以多,考核过程可以长;协会中每个人之间都必须有不少于每学期一次的深入交流,交流内容不限,只要足够真诚;每届人员流失不超过4人,一旦超过,会长辞职。
2、协会的每一个人都愿意且能够养成持恒、简朴、真诚、为善的环保习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至少一次的野外经历并坚持锻炼及规律的作息。
3、做一个大气的社团,学会包容、理解与欣赏;有自己的环保性格。

      以上三条是基于我个人“环保是一种生活态度”、“做环保前先做人”、“环保社团的活动项目应对外开展而非教育自己人”、“社团首先在于人心”等观点提出来的。我也不能确信这样的要求对绿协今后的发展是对是错。大家都来看看,留言讨论一下吧。无论绿协如何,他都是大学期间承载着我一生梦想的地方。愿他明天会更好。

honglake 发表于 2010-5-25 22:15:07

纳新的人数确实不能太多,这样很容易给会员造成不好的影响

guanjian 发表于 2010-5-25 22:23:07

现在会员人数超过千人的社团并不罕见,是吧敏哥

鼹鼠 发表于 2010-5-25 23:09:05

不太好,环保是一种公益性活动,只要同学们想参加就应该允许他们加入。
至于人数的限定与社团文化的发展,我觉的可以通过选取干事将一些优秀的会员选取出来进行培训,不过这要注意干事与普通会员的责任分工,不能只能让干事参与活动而忽略了会员。
我对于你”每届人员流失不超过4人,一旦超过,会长辞职。\"这样的想法觉的不太合理,人员流失每个社团都存在,你不能仅仅因为几个人员流失就判断一个会长是否做的好,这样太片面了。

1.732 发表于 2010-5-25 23:30:52

有些社团可能招新的时候招收了很多会员,多达上千,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之后会员流失得很严重,有的也只是挂了个名,感觉当初招新时就应该计划好,根据自己社团的实力以及活动影响,之后的社团文化要好好做吧,毕竟如果会员能体会到作为一份子的感觉,就愿意为之付出的。。。。。。。
至于野外经历感觉也是很重要的,只是有的社团缺少物资,要慢慢发展的吧。。。。。。。

被封印的左手 发表于 2010-5-25 23:36:37

负责筹备组织活动的人是协会的

负责参与活动的人是协会的吗?
是,人就多
不是,人就少

称呼而已

shadowless 发表于 2010-5-26 00:06:25

后面两条我同意。第一条个人觉得有点“偏激”了吧

伊枫 发表于 2010-5-26 00:19:54

小众团队也是赞同的 人多了会搞的会长很累

shadowless 发表于 2010-5-26 00:21:31

1、如果总共40人,做起一些大型项目或者协会事情多的时候,人手貌似不够,影响协会运作;
2、环保社团必须要包容各种各样的人,发挥各人长处。人数限定了就无形中剥夺了其他人直接参与环保的权利。更何况,很多人要通过后期成长历练才会慢慢显现出他的价值,前期的考核未必就百分百准确;
3、会员流失很正常。而且人各有志,流失的会员不一定就不是精英。除非流失过度才说明社团存在问题。40人社团流失4个,10%流失,我觉得这个比例算正常了。只不过40人的基数看起来太少了而已;
4、就算有4人流失就必须要会长辞职吗?协会存在问题,会长必然承担主要责任。但是会长辞职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啊,重要的是如何去把问题解决。我理解这个举措是为了给会长压力吧;
5、后面两点看起来很好,也的确值得我们倡导。但是给我感觉好像只是嘴上说说,像是口号,像是目标。有目标当然好,但用什么举措或者制度去达到这个目标,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注意的;

shadowless 发表于 2010-5-26 00:24:30

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小众团队和大众团队各自的优势劣势~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绿色生命,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