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社团像一个家一样?
先说说“绿方”的现状:我们社团虽然成立于1998年,但是由于社团管理方面的落后和不重视社团文化的传承,导致了我们社团08年以前的资料全部丢失,所以可以说我们社团是08年才成立的一个新社团。在社团08-10届的负责人的共同努力下,绿色方阵逐渐开始走向正轨,今年有27名负责人留了下来。这27名负责人也大都是参加了社长举行的培训(从大一下学期开学后的一个月举行,为期20天)和负责了“绿方”的一些活动(在培训之后),觉得加入这个社团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也觉得应该为社团做点什么来回馈社长他们的栽培而留下来。虽然有27名负责人,但是很多人并不对环保有多大的兴趣,甚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都不能注重环保。负责人大都来自生态学和林学两个专业,因为我们学校的社团是隶属于本院的,我们是林学院。由于下半学期的接触,我们负责人之间的交流很多,关系也都不错。
大一上半学期我们社团只是一味的由部长组织活动,各部门分开活动。我加入了环保部和办公室两个部门。办公室一个学期都没有联系过我一次,而环保部虽然活动比较多,但是活动之中缺少成员之间的交流,导致我一直到这学期结束,也只认识环保部里的本班同学,其他的人都不认识。
我在换届选举中成为了协会的一名负责人,暑假参加了湖南大学的绿色营。在绿色营中,与其他协会进行了很多的交流,如绿色志愿者协会、达尔文协会、中南林涉外“绿源”环保协会等等,发现了我们社团存在的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我觉得最严重的就是家文化的缺乏。
山西由于地理位置比较靠内陆和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导致了山西的人大都比较保守,我在山西的一年也深刻的感受到了,但是山西的人大都和淳朴。
希望大家能够帮我出出主意,看看我应该如何去做,才能让“绿方”真正的成长以来,成为我们“绿方”人共同的家。
绿方构架:最高权利机关是理事会,下设七个部门:包括树木部、环保部、宣传部(分为板报部、网络部、摄影部)、外联部、办公室、创业部、绿色英语部
活动范围:大都局限在校内(由于我们学校在太谷这个县城里,县城里只有我们农大这一个本科院校,离太原市1小时的路程) 拿捏得度
家文化太重是 祸害 能详细解释一下吗?我感觉我们社团现在还完全没有一个家的氛围。 占个位置。。。 平时私下以朋友的身份多聚下,可以去露营,去聚餐,去K歌等等,先让他们对人有感情,这样才会对社团有感情,慢慢的家的氛围也就会出现 感情影响原则 家 是由一些血缘 (亲情/爱情)维系的 这血缘是什么?
一起玩一起happy或许可以让一群人聚起来,但真正的关系是不仅能同享乐,更要能更患难的。
那得靠一起干活磨出来的默契 嗯,方法不错,但是有一个不足—每一次举行都要花费社员的钱。 请问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听说社团现在是婚姻介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