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倡导雷锋精神,实际上,雷锋精神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在经济主导生活的今天,人们感慨社会环境日益物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正因此,志愿者精神尤其可贵。
作者以客观公正视角和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当今中国大陆27位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民间志愿者以及他们组建或服务的公益机构。这些志愿者在艰难困苦面前,不抱怨、不退缩,不仅坐而论道,更起而行之。他们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周遭的人和环境,用行动把美好的心愿付诸实施,尽自己所能不断为推动社会进步努力。2003年以来,每年政府都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志愿者参加"西部计划"行动,这说明,我们的时代需要志愿者精神。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无论是扶贫、教育、环保还是村民自治都需要广大民众自觉参与,这是实现和谐的最佳途径。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介绍了27位具有志愿精神的普通中国公民,他们中可能有我们的同事,有我们的朋友,有我们熟悉和尊敬的人……他们在没有任何资金背景和支持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微薄之力,默默地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对物质的追求,没有对名誉的企望,他们的行动是无声的力量,他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身体力行者,是这个时代的榜样。
本书的价值体现在所描绘的志愿者及其事业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影响,书中介绍社会工作者的成功案例对现在及将来的志愿者提供了指导,并且书中列出了所有文中涉及的志愿者及其组织的联系方式,这将极大的加强公益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对中国社会公益活动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寇延丁,女,山东籍,自由作家,纪录片独立制片人。1993年开始关注残疾美术家,2004年辞职创办“北京手牵手文化交流中心”,致力于增进残疾美术家与社会的沟通与理解,目前已拍摄制作大量相关纪录片。出版作品有《诗和我在一起》、《文和我在一起》及关于残疾美术家纪实文学《梦想美丽》。
她梦想在未来十年内,全社会都能认识到,残疾美术家不仅承载着命运的苦难与不幸,他们也有爱,有美,还有艺术家的价值与尊严;她期待残疾美术家能够形成自助组织,自动自发地激发自身潜能,自助助人;她希望有专业机构大力推广经营残疾美术家的作品,实现作品价值。由此,帮助更多残疾美术家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和价值。
她认为,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而她,无疑是一个幸福的人。
目 录
李 波:假如天堂都在劫难逃
李 涛:灾难面前我们不做木头人
马小朵:路遥知马力
孙 恒:歌者行于途
吴登明:环境保护从来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
吴昊亮: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
杨云标:需要
赵 丽:在沙漠里种小草
曾金燕:为每一条鱼全力以赴
翟 雁:用生命影响生命
翟明磊:说出了真话的孩子
周鸿陵:七年只做一件事
周永宏:我们一道前行
周 宇:一直向上走
张淑琴:从丐帮帮主到社会企业家
郑 冰:三千农民办农会
乡村,女人的故事
王树霞: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世界
王殿敏:人生没有回头路
全能农民刘忠训
H: 为道义站出来说不
J: 向往大海的淡水鱼
L: 与“机会主义”者对话
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一棵成长中的树
邱建生:用什么照亮心灵
朱小娥:我不理解他,但我支持他
袁小仙:最根本地做一件事
潘家恩:淬火激情
黄志友:赤脚走在土地上
严晓辉: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袁清华:摸索在困惑与失落之间
刘健芝:读书应当有用处
谢英俊:安得广厦千万间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编辑手记:与高贵的灵魂相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群“另类”的人,他们就是本书中所涉及的主人公或同道。他们在一起,很少谈“金钱”“物质”“效益”“竞争”“GDP”等与时俱进的时尚的话题,在他们的语境里,“项目”“扶贫”“环保”“助残”“救灾”“防艾”“教育”“妇女儿童”“劳工服务”“乡村建设”“公益”“爱心”好像才是主题词。
与他们在一起,原本炽烈的物欲不知不觉地渐渐冷却、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通达和释然,“家财万贯三餐饭,广厦千间一张床”——这是我与这些人结识之后对物质的最基本的需求的理解。
我有一种感觉,这些人内心和他们的眼神一样,清澈、纯净,他们爱自己,也爱这个世界。他们那种没有功利心的活法让人想起超凡脱俗这个词,可是他们又是认真而塌实地活着,活得比许多人都真实而快乐,尽管他们会遭遇很多很多的困难和艰辛。
与他们相处,你可以不设防,因为他们中不存在所谓的商业秘密,更没有为了一己之私而进行暗箱操作的内容,一切都是透明的,用英文来表述就是“You can put anything under the sun.”(你可以把一切放在阳光下。)——坦坦荡荡、问心无愧,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不是吗?
在他们当中,我忽然明白,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在给大学生演讲的时候,她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我们每个人要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一个意义!”如果要说我对这些“另类”的认识的话,那么,我认为,他们是当今这个时代最清楚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目标的人群。他们让我明白,我们可以选择不止一种活法——只要愿意,每个人可以超越自我,跨越那种仅仅为自我或者为家庭过上更加优裕的物质生活而计较和竞争的藩篱。在清明澄亮中,你可以凝视自己的心灵,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而你会因自己内心世界豁然开朗而感到空前的欣喜。
这些人,大都在非营利性民间机构工作,或者自发地从事非营利性的工作,他们平凡而普通——他们的外表与你与我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可能看起来还有些清贫,因为他们的收入大多低于企业和机关工作人员;他们优秀而卓越——因为他们有着比芸芸众生更为开阔的视野和胸怀,他们不计报酬、一心一意地做那些他们认为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甚至在自己并不宽裕的状态下,把自己有限的报酬用于资助弱势者——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足以让我们自惭形秽,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我询问过他们中的过许多人:“你们觉得你们做这些事情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他们的回答惊人地相似——“让这个世界因为有我变得美好一些。”
当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当我们倡导人文精神的时候,当我们开始关注自身以外的世界的时候,如果你已经有幸认识了这些人,你会发现,我们还在想或者说的时候,他们已经领先一步,走在我们的前头,开始行动了或者已经行动了。他们低调、朴实,无声无息地默然行动着,没有任何浮华和喧嚣的宣传,他们更愿意用自己踏踏实实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在他们看来,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的,他们也在追求“利”,但是他们所追求的不是眼前的一己之利,而是更长远、更广大的民众之利。
在这个讲求效率、效益的时代,他们确实与时代有些“脱节”,他们的确显得有些“另类”,有人认为他们很傻,觉得他们简直不懂得享受人生;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在追求别人看不到的巨大的利益,误解和偏见如影随形。但是,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足以改变他们的初衷和方向。
坦率地说,我发自内心地钦佩和敬重他们——当今能够不做钱奴、不为物役的人能有几何?
他们中的一位曾经几次来广西扶贫,在下乡之前,我把她介绍到广西师范学院与大学生交流,她的主题是《我们为什么做公益?》。在近三个小时的演讲过程中,她没有讲稿,甚至没有一个字的提纲,她没有休息,最终没有喝完面前那瓶水,那个大大的阶梯教室挤满了人,而听众中途甚至不愿意为喝水或者方便离开一小会儿。
最后,当她的演讲结束的时候,主持人要求我也谈谈,我说,“我只想说一句话,是我的亲身感受,那就是:参加公益活动,让我有机会与许多高贵的灵魂相遇。”——这是我的由衷之言。
如需咨询或购买,请发邮件至soul@21hor.com或www.wk.kkk@163.com ,电话0771-5531550/5531551/5531552/5531515转853,手机13907868873。
此致
敬礼
海南地平线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
王 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