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树小 于 2010-6-6 22:25 编辑
第三部分:活动计划 一、行程计划 (注:根据最终队员情况,行程可能改成乘车前往) 1、筛选学院爱好环保事业和寒假实践的精干人员,(原则上是有爱心、服从组织安排,家长同意并支持,体能好,综合能力、适用能力强) 2、时间:2月23日出发,预计7天内完成第一阶段(东洞庭湖候鸟保护环保宣传教育、实地调研及候鸟保育生态建设考察的活动),3月中旬-实施第二阶段宣教阶段;4月30日—5月18日开展后期整理:撰写调查报告和编写洞庭湖绿色卫士汇总材料。 3、地点: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路线及行程计划:沿省道途经长沙市、岳阳市、岳阳县行程约319公里,在其东洞庭湖核心管理区和新农村建设成绩好的农村调研3天,后两天在岳阳休整,随即返校,回校整理资料。 二、东洞庭湖候鸟保护及湖区生态调研 (一)选题内容 1、开展由省环境保护宣教中心、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生态环保实践活动——洞庭湖绿色卫士。 2、开展湿地保护、冬季候鸟保护、生态环境调研等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 3、考察相关组织机构在保护生态洞庭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生的积极变化,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先进典型进行调研。 4、协助保护区管理机构做好“湿地与候鸟保护”的宣教工作。 5、结合所学专业对湖区进行专业调查和劳动锻炼等。 6、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和社区团建活动。 7、探索候鸟保护途径、走访志愿者、考察洞庭湖湿地保护成就等形式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 调查采取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对调查区域内候鸟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湿地环境与候鸟的现状进行的评估,并从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的行政提供参考。为此,本课题采取如下研究方法: (1)访谈调查。对100户村民进行了入户访谈,抽取的调查样本覆盖居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家庭角色,符合随机抽样要求。完成访谈报告。 (2)抽样问卷调查。对六门闸、采桑湖的全部居民随机抽样,最终抽取150户,对150户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 宣传形式: 1、发放传单(随手可做的100件环保小事)。 2、为当地农民作入户讲解湿地保护和候鸟保护的意义。 3、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游戏,培养他们的保护候鸟意识。 4、设置宣传栏、橱窗(介绍项目及工程、湿地科普宣传) 5、通过播放影片宣传。 6、海报、横幅 7、广播稿(利用当地广播系统宣传) 8、公益广告(TV) 9、组织志愿者 10、其他各种宣传形式及作品创作 (三)活动时间及安排: 2月2日(世界湿地日)——4月1日(爱鸟周) (四)前期准备阶段: 2月2日——2月12日搜集整理与调研课题有关的书记、资料,学习调研方法、调研报告写法,与相关老师和专业认识该地,完善策划、充实理论基础。 2月13日——2月22日,准备好横幅、旗帜、宣传单及其它备用品 2月23日召开宣传调研活动动员会,宣读活动纪律,行程安排及其它相关事宜 (五)调研阶段: 时间2月24日——2月25日 24日中午11:08点启程,当日下午1点到达岳阳市,联系东洞庭湖管理局,随即到当地安排好住宿,了解当地实际详细情况,5日与当地林业局、环保局领导取得联系,联系当地媒体,确定调研对象,并了解整体状况,再根据情况调整调研方案。 时间:2月26日 分组踩点,寻找实践地,采集图片,充分做好入户调查的准备工作 时间:2月26日 一到人到岳阳市环保局沟通协调,寻求并收集相关资料,联系洞庭湖管理站站长,由站长指引我们对当地的至少三个村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入户访谈调查,调查对象为每村6户,每村2队,每队2人各村由一名本地人引导 2月27日—28日 对当地的至少三个村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入户调查,调查对象为每村50户,每村2队,每队2人各村由一名指导老师或有经验者带队及村领导,调查内容大致为(走访当地村民、了解相关企事业单位相关方面材料;调查候鸟保护情况、湿地保护情况及生态功能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现场考察) 时间:2月28日—1日 设置宣传栏、橱窗(介绍湿地科普宣传) 由管理局协调召开 通过播放影片宣传 海报、横幅 广播稿(利用当地广播系统宣传) 公益广告(TV) 组织志愿者(服务队) 3月1日返程到学校 活动期间随时联系当地晚报,日报,电视台,网站,同时内部成员及时做好稿件的写作投递工作。 (六)活动区域背景介绍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湿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也是重要繁殖地、停歇地,每年在这里栖息的雁、鸭等水鸟达数百万羽,是鸟类的天堂和乐园。该区域在东北亚鹤类迁徙网络、东亚雁鸭类迁徙网络和东亚——澳大利亚涉禽迁徙网络等区域物种保护网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珍稀物种小白额雁、黑鹳、东方白鹳和鸿雁分别占全球越冬种群的60%、30%、20%、10%、5%以上,被誉为“世界巨大基因宝库” 、“拯救世界频危物种的希望地”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东洞庭湖湿地滩涂、沼泽密布,沟港、河汉交织,近周系河湖物沉积的平原,土地辽阔,气候温和,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孕育了大量依赖湿地多样性生物,所储存的生物具有物种古老独特、种类丰富多样的特点。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冬候鸟越冬地和夏候鸟繁殖地,而且是长江流域永生动物回游的重要场所。丰富的湿生和“永生生物与多样的湿地环境,为水禽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云集了大量珍稀物种。
鸟类资源。共发现鸟类16目47科297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白鹊、黑鹊、白鹤、白头鹤、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7种;二级保护的有白琵鹭、灰鹤、天鹅、鸳鸯、小白额雁等31种。国际协约指定保护的59种。在鸟类考察记录中,曾一次最多记录到白鹳802只,白头鹤159只,白鹤37只,白琵鹭1100只,小白额雁13700 ,冬候鸟迁徙高峰期栖鸟总量达1000万只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