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384|回复: 0

湿地保护网络有效推动长江湿地保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3 17: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访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
  在2010年9月25日召开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第四届年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宣布覆盖整个流域的湿地保护网络正式成立, 100多名网络成员将在未来5到10年共同推动2万平方公里湿地的有效保护。   自1999年以来,印红女士一直主管中国湿地保护及湿地履约工作,对于中国湿地保护工作的推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借年会之机,WWF工作人员对印局长作了专门访问。   Q1: 自2002年中国首部湿地保护行动纲要颁布以来,湿地保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   A: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恢复湿地。2000年,国务院17个部门联合颁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明确了中国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和战略任务。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推进行政立法、制定行动计划、实施工程项目、完善自然保护体系、开展科研监测、强化机构能力建设、扩大合作交流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湿地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使一批典型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一批退化湿地逐步得到恢复,一批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模式得以形成,湿地科研监测水平得到提高,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得到加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得到增强。   目前,全国共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100处、国际重要湿地37处,初步形成了一个覆盖了全国大部分重要湿地的保护网络体系,全国约50%的天然湿地和一大批濒危重点保护物种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   Q2: 目前中国湿地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作为中国最大的河流和湿地,长江流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A2: 湿地面积的持续减少、湿地功能的急剧退化是目前中国湿地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全国因围垦而丧失的湖泊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消亡湖泊数量接近1000个,长江中下游34%的湿地因围垦而丧失,通江湖泊由102个下降为目前的2个。长江流域湿地整体功能正在减弱,生物多样性正在受到威胁。此外,长江流域还有待建立系统、协调的综合流域管理机制,急需上下游联动开展鱼类、淡水豚类、迁徙鸟类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跨部门、跨区域地协调合作,探讨如何在科学利用和和谐发展之间寻找找到平衡。   Q3: 长江湿地保护网络能够在流域湿地保护中发挥怎样的独特作用?   A3: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流域内湿地面积1616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42%。可以说,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否不仅关乎流域内4亿多人民的福祉,更关系到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甚至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气候变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也正是由于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科学发展存在着跨部门、跨区域合作,上下游联动的需求,湿地保护网络成为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的一种新思路。   为推动长江中下游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2007年以来,在国家林业局、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积极推动下,“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已发展成为“长江湿地保护网络”,网络成员由原来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的40个单位扩展为长江流域的100个单位。三年来,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网络站在流域层面,以网络为平台,积极协调各成员开展保护行动,促进长江流域“江湖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从而最终提高流域湿地整体保护能力及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时,充分调动网络专家组、新闻媒体及广大志愿者的力量,先后实施了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网络湿地先锋行动、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示范、建立水鸟和豚类同步监测网络,探讨重要物种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应急保护机制等活动。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40个网络成员保护管理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一大批湿地公园、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相继建立,3000多平方公里的河湖天然湿地和50多个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屏障正在逐步形成。而去年长江上游嘉陵江湿地保护网络的建成,为整个长江流域上下游的联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网络正成为流域内湿地保护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合作和信息共享平台,网络成员己成为流域内一支重要的湿地保护力量。希望今后长江湿地保护网络能够进一步加强有效管理,增强保护力量,成为国内国际一流的湿地保护网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希望今后长江湿地保护网络能够进一步加强有效管理,增强保护力量,成为国内国际一流的湿地保护网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Q4: 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今夏,长江流域又遭遇自98年以来最大的洪水。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湿地保护的重点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像WWF这样的环保组织,以及企业、公众等各个层面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A4:确实,近年来的许多极端气候事件都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98年和今年的长江特大洪水、今年舟曲的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都与湿地面积的持续减少、湿地功能调洪蓄洪等的急剧退化有直接关系。而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是目前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最根本、最有效和最经济实惠的一种策略。因此,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基本功能,是我们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湿地保护工作的重点所在。   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离不开政府、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对于湿地生态系统而言,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从立法层面上确定保护的根本基调,而保护区直接在实地开展保护工作,是湿地保护的先锋。与此同时,社区老百姓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调整生产、生活方式以适应湿地保护的需求。非政府组织可以发挥其长处,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并与政府、保护区、社区、企业等各个层面的力量协同工作,打造平台,开发示范项目。而企业对湿地保护的参与,不仅是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与其本身的发展息息相关。   20年来,中国湿地的保护事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WWF、汇丰、可口可乐等大批的具有全球影响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国内有责任感的企业、个人也都积极参与到了湿地保护领域中。长江湿地保护保护网络的构建,拉近了流域内各湿地保护机构的距离,增加了保护行动的协同性。这种政府、NGO、企业和公众参与的合作模式,对加强长江流域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流域综合管理创新了示范模式。
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 淡水项目
[/td][/tr][/table]
32_44103_b299998a0064d8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11-10 19:15 , Processed in 0.09432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