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需要的是一个平台,作为在校期间就有过与NGO接触的环保社团或其他相关社团的成员来说,选择NGO是一种自然的想法,但是,是否真正适合自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相关的咨询和规划才是必要的,选择NGO就成了一种权宜之计,NGO跟合适的人才留有相应的与各组织对话交流的机会,还会有相应的职业培训,但NGO的发展也是层次不齐的,选择怎样的NGO就是摆在毕业生面前的一道风险题了。
对与NGO的工作模式不是很清楚! 不过个人觉得在有社会工作经验的情况下,或者说经过社会历练之后还像做NGO的人,可能对与NGO更有益,也更有心。
不是说NGO不好,只是没有合适的土壤
在中国,前三十年和后N年做NGO的大多是“革命先驱”,对于能在里面参与革命的,我很佩服,也很敬仰,但就目前来说,我只能从俗,进了其他行业。
当然,我也希望在未来某一年能再回到NGO,尽一点点绵薄之力。同时也希望那时的本土NGO不只是能喊口号,打标语,搞艺术。
如果你想找一个比企业和政府更加轻松的工作就别来了,一个NPO从业者丝毫不比在别的地方工作轻松,这里的管理者丝毫不会因为他发给你比企业低得多的工资而有所愧疚,他们总是拿着帮助弱势群体来激励你,似乎你不加班加点就会一定有人因此挨冻受饿;
如果你想象进了公益机构就能被当成特蕾莎修女就别来了,这里同样有着一个组织必备的枯燥分工,那些从事人事,财务,IT等工作的人可能从来没有去过灾区,也从来没有机会作为慈善人物受到领导的接见;
如果你想在商业成功之后到公益组织完成从一个\"能人\"到一个\"好人\"的\"华丽转身\"就别来了,公益机构永远处在无数双挑剔的眼睛之下,一个你认为无所谓的轻率言行就有可能招致剧烈的舆论批评,你那些在商言商的习惯思维搞不好会让你从此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如果你把NPO当成\"职业理想破灭者的疗养院\"就别来了,因为你会从一次幻灭走向另一次幻灭……
如果这些劝告还不能阻挡你来NPO,那我们只有张开双臂欢迎你,而且没准儿我们会成为公益路上志同道合互相扶植的伙伴.
——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主任 吕朝
做好了可能没人夸
做差了一定有人骂
最根本是人永无止境的欲望和物质世界的有限的矛盾。
人心大过天。
人到底想要几个房子?几个老婆?几辆车?
你到底想要多大关注?多少权利?多少名誉?
所有人都想要,地球就完蛋。
核武器,温室效应,种族大屠杀,哪一个不是人的欲望的争斗?
人正常欲望是应该存在的,食睡康性。
人还需要爱和尊重。
食睡康性,NGO给的工资绝对能够满足。
爱和尊重是你的为人可以帮你获得的。
也许NGO是安贫乐道的,但是这种贫是生产力大发展的今天的贫,相对的贫
古代的皇帝哪一个能做汽车?哪一个能看好莱坞?
这个,其实也算不上支持正方观点,只是对投机利己分子的一种建议。
我自己觉得世界不是很好,需要我改进,所以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我觉得加入NGO能够实现这层意义。
我觉得经验不足呀!!
在看过这么多篇评论后,我还是选择了反方
很感谢这个辩论的发起者,让正处于迷茫中的我理清了一点思绪。现在的我学的是环境工程专业,已经大三了,但又鬼使神差般得选修了汉语言文学的二专业,就是为了以后可能去NGO工作做两手准备。但是从大三才开始修双学位的我最近很矛盾,因为得知自己大三下和大四上的课超满,我的二专很可能让我在学校多呆两年,而无法去找工作。但我又不想考研,边读研边读二专,实在令人抓狂!
我也同意,未来ENGO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化,需要更多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而像我们这样学环境工程的毕业后马上去ENGO工作的话,专业知识马上就还给老师了,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虽然现在环境的就业不是很好,但只要你认真学,就不愁找不到工作,只是好坏之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脱去书生气后再去NGO工作,不论是对ENGO还是个人,都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的我刚刚卸下环保协会会长的担子,最近一直在反思以前做的各种活动,心中有种莫名的空虚感。我们的活动越做越形式化,不自觉得陷入一种俗套,到处是签名,承诺,图片展,真正在做实事的太少了。
这里斗胆对“20行动”挑挑刺,刚才我的理事还打电话和我说,经历过去年活动的新鲜感后,今年在做20行动,感觉好没意思!太假了。也只有新生还比较有热情
我们的会员或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量流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