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调研团队、咨询公司的工作性质和环保社团的工作很相似,他们的团队有这样一个特点:对于不同的任务,根据任务的特点确定人员的调配,也就是说每一次活动人员安排都要进行一次洗牌,这样做得多了,一些同学会因为多次重复相同的内容而试着做其它的工作,而主动性较差的同学也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
看了大家的帖子,受益颇深啊
恩 这是个会员权益一定要做好。我们社团的做法如下:
1,成立会员中心(因为我们分干事和普通会员)
2,每个月给普通会员开一次动员大会
3,会分批次给会员集体过生日
4,平时的活动也都会以飞信的形式通知大家,来不来参与看大家自愿与主动了
剩下的也还有待考虑,,,,还想 弄个评选 社团之星 等 。。。。
这方面 要做好些会员 涉及到一个社团的 口碑 问题
我们的做法 也还有待 提高 啊 在这里 拿出来分享一下
也希望可以 得到 更多 新想法
其实想要调动这么多人的积极性是很困难的
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思想,所以我觉得对于会员权利来说,更多需要从兴趣上去把他们联系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环保,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去影响周围的人!!!
拜读,学习了
这个帖子很实用,顶一下啊,别给沉了
其实在社团中 我也有这样的体会 ,马霞说过“你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会员首先要自己积极,先人一步。会员的优越就体现在自己付出的过程之中
一直在探索中
引发兴趣
经历大的活动
亲自策划一次比较大型的项目或者活动适时的批斗会最后 腐败一把
实现自我价值
慢慢的价值观有所改变
没有不好的会员 只有不合适的负责人
其实加入环保协会只是给自己更多的舞台来实现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我就我们区域性的特点,如果是人数少的社团,我想还是要让会员们体会到团队归属感,让社团形成融洽的氛围。
领导者对下属是有债务的,不在你这儿工作,他可以在其它地方工作,如果说在你这儿不成长,你就相当于欠了他!